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x

ID:56927723

大小:1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2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韦玉连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31人。接班三学年来,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材的结构力求脉络分明、便教利学。1、学习习惯。本册教材分别安排了以下内容:“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做意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文。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教材在选文上坚持三种价值取向:一是文化性。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力求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整本

2、教材的文化构成也尽可能均衡合理,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他们自己的文化。二是时代性。即所选课文力求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三是审美性。即追求选文的美育价值。从文章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3、习作。儿童学习语文,靠阅读来吸收“内化”,通过习作“外化”表达;学生习作水平如何,是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高低的主要

3、标志。因此,习作在语文教学中与阅读同等重要。本册习作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共安排8次,意在为教学提供便教利学的凭借: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个载体向老师传递、渗透习作教学的理念,规范老师的教学,保证习作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与教材“对话”之后,能够引发写作兴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并且习作思路得到开启,进而使他们能够顺利突破“习作”这个难点。4、单元练习教材8个单元各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意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所学课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地提高语文能力。综合练习的编排自成体系,又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有一定联系。每次

4、单元练习大体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说说写写”或“想想做做”等板块。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民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阅读的习惯。(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6)、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2、汉语拼音:(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

5、母表》。(3)、识字写字:3、口语交际:(1)、难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4、阅读:(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稞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5、习作:(1)留心周围的事物,继

6、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实施措施:1、认真研读新课标,体会新课标的精神,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脚步。2、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创造教育,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一切符合教学目标的创造性活动。3、发掘他们思维活动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

7、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5、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6、改变以往单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否科学。尽量避免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多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