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简史第二次作业.doc

中国文学简史第二次作业.doc

ID:56909398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23

中国文学简史第二次作业.doc_第1页
中国文学简史第二次作业.doc_第2页
中国文学简史第二次作业.doc_第3页
中国文学简史第二次作业.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简史第二次作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简史第二次作业一、填空题:1、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最有名的两个比喻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柳宗元的散文以山水游记和    寓言   成就最高。前者可以以《小石潭记》等为代表,后者可以以《三戒》等为代表。3、陆游弥留之际,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篇《        》,被前人认为是有“三呼渡河之意”的绝笔。4、宋元话本在体制上由题目、入话、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5、柳永的词记录了宋代城市的风物人情,这类词以《望海潮 》为代表。6、柳永描写羁旅行役的词作,以《  雨霖铃》、《八声甘州》等为代表。7、白居易讽喻诗

2、的代表作是《  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8、宋代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作家是柳永,他的集子叫《    乐章集》。9、欧阳修的史论文,如《 五代史伶官传序》,从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历史,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主题。10、苏轼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简答题。1、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是什么?在前代及当代古文改革者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针对当时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更加明确、系统的问题文风革新的理论主张:        1、文以明道。         写作古文的目的,是为了

3、建立儒家道统,传达儒家思想。”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但是他们并不轻视”文“的作用,柳宗元说:“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        2、不平则鸣。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音皆有弗平者乎?”强调“不平则鸣”,就是强调文学抒情言志的功能,表现了韩、柳对社会的批判意识。       3、为文贵在创新。       韩愈提倡学习古文,他自己“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主张写散文“宜师古圣贤人”,但韩愈又强调学习古文的方法是“师

4、其意不师其辞”,在写作中应该“词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自树立,不因循”,缺乏创造性、一味模拟呢、效仿的作风是韩愈坚决排斥的。        4、注意语法规范。      韩愈主张不应该因袭前人语言,还应该“文从字顺各识职”。      5、注重道德修养。      韩愈、柳宗元重视作家和文章的关系,韩愈不止一次强调作家学养对创作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作者如果注重个人修养,文章必然内容健康、充实,最终发扬光大。2、欧阳修诗文革新的理论是什么?答:欧阳修关于诗文革新的主要理论是:      首先,强调道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欧阳修继承韩愈尊道师经的

5、精神,但并不认为道是游离于世事之外,他认为:“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是以言之甚详。”他说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矣”的原因,就在于“弃百事而不关于心的“溺于文”的态度。所以学者要”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于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其次,强调文、道并重。宋初古文倡导者都信守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的观念。欧阳修却能有所发展,辩证地对待文、道的关系。他一方面重道,说:“我所谓文,必与道俱。”“大抵道胜文者不难而自至”,甚至认为创作主体对道的修养,决定文章的高低优劣:“道纯则充于中实者,中充则实发为文者辉光。”

6、但另一方面又提出文的相对独立性:“文皆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者未尝相似,孔子之系《易》,周公之作《书》,奚斯之作《颂》,其辞皆不同,而各自为经”。甚至具体到提出文采的重要性:“君子之所学也,言易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三、论文。阐述柳永对词史的贡献。谈柳永对词史的贡献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

7、,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一、学习民间新声,进行俗词创作。    民间新声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音乐的基础,表现民间生活以及下属人民的感情。柳永多以流行的新声和节奏缓慢的长调,填写市民们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词。它在内容上描绘都市的繁华,备

8、述羁旅行役之苦,诉说男欢女爱,抒写离情别绪,表现被遗弃的下层妇女的痛苦,赞美歌妓的色艺等。这些词在艺术上铺叙展衍、曲尽形容,情节生动,层次清楚,听来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