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87437
大小:113.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0-07-19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文第一单元1 画一、教材简说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二、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
2、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11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 (2)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
3、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2.写字。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短“撇”和“点”。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
4、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
5、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三)课后练习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2 四季一、教材简说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
6、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二、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学会“、”两种笔画,认识“、、、月”4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三、学习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可以一边读,一边画
7、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自己喜爱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2)本课十一个生字中,“说、是”是翘舌音,“圆”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可先让学生学习本课的新偏旁“、、、月”,然后让学生感知本课生字的字形,并自主识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的机会。以下识字方法供参考。①形象识记:“叶”。②加一加:+火=秋月+土=肚。③比一比,记一记:让学生找一找与本课生字相像的熟字,在比较中加深记忆。如,是—足;惊—就。(3)教师可运用课件或折铁丝演示来教学“、”:显示“、”两个笔
8、画,逐渐伸直成一笔,再弯曲成“、”,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均为一笔写成。2.写字。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读读“七、儿、九、无”,再找找这四个字的共同笔画。要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写字。七:可以编口诀记忆形和义:“十字一竖向右弯,它比十要少上三。”儿:起笔为竖撇。九: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无:与“天”不同,最后一笔是“”。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让学生体会“、”这两种笔画折角运笔用力的大小,提醒学生折角要写得圆润。 (二)朗读感悟1.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