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32223
大小:2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7-15
《语文S版《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S版《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语文S版《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
2、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历史。了解那些为研制两弹一星而无私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科学家事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
3、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①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A出示: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
4、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撤走、熠熠生辉 指名读。 这些词语中哪个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提醒大家注意?词语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辉? B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积累,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吗? 如:不假思索、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毫不犹豫、欢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献等 这些词语中有没有意思不明白的? C课堂小练习: 听写所学词语 形近字组词 忱()撕()暑()练() 枕()嘶()署()炼() 蜜()瞩()艰()撤() 密()嘱()坚()澈() 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
5、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填空: ()的科学技术()的使命()地说 ()的待遇()的承诺()地接受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 把它变为陈述句: 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 ①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4——8自然段)板书: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②隐姓埋名,艰苦工
6、作,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2——17自然段)板书: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2)其他段落写什么?简要概括写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板书: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板书:果断受命,解决难题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熠熠生辉,中华优秀儿女美名永放光彩。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学习1、3段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让你最感动?自学,体会。 (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
7、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①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反应敏捷,或极为熟悉而不需要动脑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②联系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 重点体会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 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你感受到什么? 意味着
8、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与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 引导学生体会: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待遇和荣誉,无数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