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营养治肥胖症的思路和途径.doc

运用营养治肥胖症的思路和途径.doc

ID:56823928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15

运用营养治肥胖症的思路和途径.doc_第1页
运用营养治肥胖症的思路和途径.doc_第2页
运用营养治肥胖症的思路和途径.doc_第3页
运用营养治肥胖症的思路和途径.doc_第4页
运用营养治肥胖症的思路和途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营养治肥胖症的思路和途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营养防治肥胖症的思路和途径摘要:本文运用营养学原理论与实践全面分析探讨了营养防治肥胖症相关问题。通过对肥胖症发生、发展现状以及肥胖症对身体健康危害分析,提出了营养防治肥胖症基本思路和途径,即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坚定防治信心是前提;控制总能量摄入,平衡膳食营养是关键;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做到科学饮食是手段;做好肥胖症防治效果的检测与管理是保障。本文把行为疗法,饮食疗法融合统一,纳入营养防治肥胖症的范畴。并对一日三餐能量分配比例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从常规的3︰4︰3分配比例,建议调整为4︰4︰2或4︰5︰1,认为这个比例更有利营养防治肥胖症效果的提高和巩固。

2、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客观现状,面对肥胖症高发生率,高增长率的现状,营养界、卫生界、科技界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应积极行动起来,为防治肥胖症努力工作,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创建新机制,探索新途径,共同担当起改善全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控制和减少慢性病发生,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强壮民族体魄的历史重任。关键词:肥胖症 营养防治 思路 途径  一、前言  肥胖病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达到危害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有资料报道:肥胖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并呈

3、低龄化趋势,全球约2.5亿成年人肥胖,约10亿人超重,全世界肥胖症患者以每5年增加一倍的趋势日益增高。我国的肥胖问题日趋严峻,超重和肥胖人群增长很快,1992年20~74岁BM1>25者占14%[1]。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已达24.2%,比1992年升高了119.2%,其中成人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达29.9%,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达12%,即我国总体人口近1/4,成年近1/3发生体重超重或肥胖[2]。肥胖症的危害不仅仅是肥胖本身会影响美观及使日常生活不便而引起的身心障碍及可能带来的社会歧视问题,更重要的是,肥胖是

4、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胆囊炎、胆结石、关节炎以及某些癌症发病的基础。也可以说,肥胖症是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罪魁祸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杀手,对肥胖症的防治刻不容缓[3]。  有资料显示:在肥胖症的人群中,不到5%的患者肥胖原因是由于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所致,即继发性肥胖,而绝大多数的肥胖是由于在遗传因素作用下热量的摄入和消耗失衡所致,即单纯性肥胖[4]。本文阐述和讨论的主题就是:运用营养原理和实践,通过控制总能摄入,平衡膳食营养,控制体重,达到肥胖症防治的预期效果。  二、肥胖的常用指标、判断标准及高发人群  (一)肥

5、胖的指标:  常用指标: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腰围(WC),腰臀比(WHR)和标准体重。测量方法主要有:CT和MRI测量,标准体重测量法,皮下脂肪测量法和肥胖的仪器测量法。因BM1、WC、标准体重测量法简单易测而被常用。  1、体重指数(BMI):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病诊断标准和2000年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2001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结合中国人群特征,在汇总大量与肥胖相关疾病和死亡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后,提出中国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分割点,BMI<18.5为体重过低,BMI18.5~23.9为正常,BMI24

6、.0~27.9为超重,BMI≥28.0为肥胖[1]。  2、腰围(WC):中国标准:男性WC>8.5CM(>2.6尺),女性WC>80CM(>2.4尺)为腰部脂肪积蓄的诊断界值。  3、标准体重:简要的有以下4种测量法。  1、标准体重(KG)=身高(<165CM)-100  2、标准体重(KG)=身高(166~175CM)-105  3、标准体重(KG)=身高(176~185CM)-110  4、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二)判断标准  1、按体质指数判断  我国健康成年人体质指数按“中国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分割分”判断。  200

7、0年亚太地区诊断标准是:BMI≥23.0为超重,23.0~24.9为肥胖前期,25.0~29.9为I度肥胖,≥30.0为度肥胖[3]。  2、按正常体重判断  正常人体重波动在±10%左右。标准体重的120%为肥胖,其中≥120%的轻度肥胖,≥150%为重度肥胖[1]。  应用以上肥胖的指标及判断标准,就非常容易地对个人及他人的肥胖程度做出判断,须注意肥胖症并非单纯体重增加,若体重增加是肌肉发达,尤其是举重、摔跤、投掷等运动员,则不应认为是肥胖。  (三)、肥胖人群的分布  肥胖症的人群分布与其年龄、性别、从事职业、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生活

8、习惯、饮食规律、健康素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