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整理(完整版).doc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doc

ID:56778439

大小:1.44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7-09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doc_第1页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doc_第2页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doc_第3页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doc_第4页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

2、,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13、流域:把地面水

3、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

4、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24、地下水: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通过地表渗透到地下的水。25、潜水:饱和带中,自地表以下第一个不透水层间,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26、承压水:两个不透水层,具有压力水头的地下水。27、地下水循环:地下水自身获得补给、产生径流而后排泄的周而复始的过程。28、水文效应:由于地理环境条件(包括自然和人为)变化而引起水文变化。29、河流: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30、水系: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水流路径。31、干流:水系中河道长、水

5、量大、流域面积广、汇集全流域径流的河流。32、河网密度:流域内各干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33、河流弯曲系数:某河流沿着河流深泓线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距离的比值。34、水位历时曲线:一年中大于或等于某一水位的天数变化曲线。35、洪水:大量的降水和积雪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的特大径流。36、重现期:在许多试验中,某一事件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37、枯水:少雨或无雨时期,江河径流量减少,水文下降的现象,是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38、枯水期:月平均水量占全年水量比例小于5%。39、泥沙:河川水流所携带的固体颗粒。40、水库:是人们

6、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坝或堤堰创造蓄水条件而形成的人工湖泊。41、潮流界:涨潮流速为零,潮水停止倒灌的地方。42、潮区界:潮差为零,潮汐作用不再影响的地方。43、感潮河道:受到潮汐影响的河道,潮区界以下的河段。44、波浪:在重力作用下,水体受到某种外力作用,水面形成周期性起伏。45、输沙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泥沙重量。46、含沙量(S):单位体积水体所含泥沙重量。47、侵蚀模数(输沙量模数):每平方公里地面每年冲蚀泥沙吨数。48、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反映年径流量总体系列离散程度。49、分水线:分水岭最高点连线。50、非闭合流域

7、: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51、水体的更新周期:水体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跟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52、降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53、包气带:地下水面之上,土壤含水量未达到饱和,土壤颗粒,水分和空气同时存在的三相系统。54、饱和带:地下水面之上,土壤处于饱和状态,是土壤颗粒,水分的两相系统。55、含水层: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56、隔水层:含水但几乎不透水或透水能力很弱的岩层。二、填空题(一)Z1、水文科学的主要特点:水循环永无止境、时间上

8、具有周期性与随机性、空间上具有相似性与特殊性。2、水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特点可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根据研究手段可分为:资料分析法、数学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