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复习整理2

水文学复习整理2

ID:27926062

大小:7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水文学复习整理2_第1页
水文学复习整理2_第2页
水文学复习整理2_第3页
水文学复习整理2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文学复习整理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填空1.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式存在。2.湖水化学成分的特点:(湖水的矿化度有差异)(湖中生物作用强烈)(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有分层性)3.水资源的特性:(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利与害的两重性)4.影响水汽输送的主要因素:1)大气环流的影响2)地理纬度的影响3)海陆分布的影响4)海拔卨度与地形屏障作用的影响5.影响降水的因素:1)地形条件影响2)森林对降水的影响3)水体的影响4)人类活动的影响6.影响下渗的因素:1)土壤特性的影

2、响2)降水特性的影响3)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4)人类活动的影响7.径流的表示方法: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径流系数。8..影响径流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9根据泉的成因,下降泉可分为侵蚀(下降)泉、接触泉与溢流泉。10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11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12.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13.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14.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

3、是气候、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及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名词解释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S始运动的过程。2允许开采量:利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在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前提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3浞合溶蚀效应:两种不同含量二氧化碳的饱和碳酸钙溶液浞合后会变为不饱和而重新具有侵蚀性,这种现象称为混合溶蚀作用。4.水汽扩散:是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5地下水污染:在人为影响

4、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或生物特性发出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称为地下水污染。6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而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7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血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8体税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税与包柄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税的比值。简答题以及论述题一:.水汽输送以及影响水汽输送的主要因素?水汽输送指大气屮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输,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因素:1.大气环流的影响2.地理纬度

5、的影响3.海陆分布的影响4.海拔《度与地形屏障作用的影响二:.试述天然水的主要矿化作用(1)溶滤作用土壤和岩石中某些成分进入水中的过程称溶滤作用。(2)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天然水中离子从溶液中转移到胶体上,是吸附过程。(3)氧化作用天然水中的氧化作用,包括使围岩的矿物氧化和使水中有机物氧化。(4)还原作用在还原环境里,天然水若与含有机物的围岩接触,或受到过量的有机物污染,碳氢化合物可以使水中的硫酸盐还原。(5)蒸发浓缩作用在干旱地区,内陆湖和地下水正在经历盐化作用。(6)混合作用雨水渗入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河水注

6、入湖泊或大海,河U段的潮水上溯等,都是天然水的混合。三:.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一〉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1.水循环S地球基本物质循环过程2.是地质大循环的主要动力因素3.全面参加生物大循环,成为沟通无机界和有机界联系的纽带。(二)水循环与全球气候丄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2.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矛盾得到缓解。3.水循环的强弱、路径直接影响各地天气过程及天气特征。(三)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1.流水作用塑造地貌2.影响地壳

7、A)引力的变化(叫)水循环

8、与生态平衡1.水是生命之源2.水循环的强度及其时空变化,还是制约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3.洪涝、旱灾等的致害因素(五)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1.水循环与水资源的特点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六)水循环与水文现象以及水文学科的发展1.是水文现象的根源2.水文学科研宄的出发点四:冰川是如何形成的?经历哪些阶段?冰川有哪些类型?答:多年积累起来的雪逐渐演变成冰川冰之后,它冰能沿斜坡流动,形成冰川,成冰过程分为三阶段:雪的沉积,粒雪化,成冰作川类型:1.按形态和运动特性分,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2.按发育的水热条件和物理

9、性质分,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五:高含砂水流的群体泥沙运动模式有几种,具体描述一下?答:(I)以细粉砂以下的细颗粒为主的含高沙水流,随着含沙量的增大,泥沙颗粒之间很快形成结构,粘性急剧增加,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因粒径不同而发生分选,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以清浑水交界而的形式缓慢下沉,其沉降速度比单颗泥沙的沉速可以小数百倍至上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