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一平救三拗”.doc

浅议“一平救三拗”.doc

ID:56760021

大小:1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07

浅议“一平救三拗”.doc_第1页
浅议“一平救三拗”.doc_第2页
浅议“一平救三拗”.doc_第3页
浅议“一平救三拗”.doc_第4页
浅议“一平救三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一平救三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一平救三拗”文袁彰俊在格律诗的欣赏和创作中,经常会遇到“拗救”这个词,初学者对它知之不多,感到很神秘。其实,只要你认真学习,要了解它、掌握它和运用它并不难。什么叫“拗”?拗即拗口。在格律诗中违反了平仄格律,该平而为仄,或该仄而为平,读起来不顺口,就叫“拗”。什么叫“救”?救即补救。在格律诗中,如果一个句子拗了,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加以补救,该仄而为平,或该平而为仄,就叫“救”。“拗”和“救”合起来,就叫“拗救”。拗救是一种高超的创作技巧,它虽然增加了读者分析诗的难度,但却给格律诗的创作带来

2、了方便。拗救的种类和方法有多种,本文不作全面的介绍和评析,只就“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后,在拗救方面所起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平平仄仄平”句式,是五言格律诗的一种律句形式,它的第三个字异乎寻常。按照正格,它应为仄声;按照“一、三不论”,它应仄可平。除此之外,它还另有奇处。只要它改用平声字,便可以像灵丹妙药一样,补救本句或出句中三个字的“拗”,能够“一平救三拗”。这个平声字可以救哪三拗呢?一、救本句“孤平”何谓“孤平”?历来说法不一。传统的“孤平”定义是:在“仄平仄仄平”句式中,“除韵脚

3、之外只有一个平声”。但也有一些现代学者认为,这个沿用多年的孤平定义,并没有说明孤平的问题所在。所谓孤平,应该是指句中的平声都被“孤立”了。句中的平声都被仄声分割开来,成了“孤立”的平声,所以称“孤平”。孤平的“孤”字不是单一的意思,而是孤立的意思。因为在每一个律句中,必须至少有一处是两个平声相连的。对孤平的释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却是公认的。在过去,科举考试如果犯了孤平,诗就可能会被判为不及格。在现在,犯了孤平也会被认为是犯了最大的诗病。因此,孤平是必须加以避免的。在“平平仄仄平”的句子

4、中,如果第一个字根据诗意必须使用仄声字,没有办法更换,那么,这就犯了孤平。犯了孤平,就必须加以拗救。拗救的方法是,把第三个应仄可平的字改用平声,使句子变成“仄平平仄平”,就算把第一个字的孤平救过来了。如李白《夜宿山寺》中的“恐惊天上人”,就是这种例子。“恐”字应平用仄,犯了孤平;“天”字应仄可平,改用了平声,就等于把“恐”字的孤平补救了。这种对孤平的救,有人称为“孤平救”,有人称为“救孤平”。由于孤平句本质上也是拗句,所以也有人把这种补救称为“拗救”或“孤平拗救”。还有人把这种方法总结成“一拗三救救孤

5、平”。叫法虽然不同,但其本质却都是一样的。孤平被救之后,就不再算是毛病了。正如王力教授所说:“拗而能救,就不是病”。通观唐、宋和当代名人大家的诗作,犯孤平者极为罕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但孤平拗救的诗句却比比皆是,说明这是诗界历来公认的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二、救出句小拗在“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组成一联时,如果出句的第三个字用了仄声,上联就成了“仄仄仄平仄”,这种句子就成了“小拗”,有的书称之为“拗句”。挽救小拗的方法,是把对句的第三个应仄可平的字改用平声,这样以来,此联就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6、仄平”。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就是“自”字拗,“班”字救。这种拗救的方法,属于对句救出句,所以有人把它总结为“出三拗,对三救”,或“上三拗,下三救”。古人把孤平都看得很重,基本上是有孤必救。但对于小拗,却看得相对较轻。有人认为,既然有“一、三不论”的说法,那么小拗就只能算是半拗,可以救,也可以不救,不救也不能算是太大的毛病。因而也就有了“出三拗,对三救,可救可不救”的说法。如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六”字拗,不救。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

7、别,孤蓬万里征”,“一”字拗,不救。李白《听蜀僧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一”字拗,不救;“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碧”字又拗,又不救。可见,古人对拗句,偶尔一用,还是允许的。当然,如果能救,还是尽量去救。三、救出句大拗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联中,如果出联的第四个字用成了仄声,那么出句就成了“仄仄平仄仄”,这就突破了“二、四分明”的界限,成了名副其实的拗句。对这种句子,有的书称作“大拗”,有的书称作“拗句”,还有的书认为这根本就不算“拗”,只能算是“出律”。不管怎么称呼它,这种

8、句子是一定要救的。救的方法,就是把对句的第三个应仄可平的字改用平声字。这样以来,全联就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字应平而仄拗,“吹”字应仄而平救,就是这种例子。这种拗救的方法,叫做“出四拗,对三救,一定得救”。四、单救、双救和三救如果“平平仄仄平”句中的第三字改用平声后只救本句的孤平,或只救上句的小拗,或只救上句的大拗,这种拗救一般称为“一平单救”;如果在拗句的下句紧跟一个孤平句,在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