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doc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doc

ID:56759456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7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doc_第1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doc_第2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doc_第3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doc_第4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2014-2016)1.需求论证(1)背景分析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数控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目前,与数控技术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2014年,丹阳市实现GDP830.5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118.15亿元,增长1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09亿元,增长21.77%;全

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21.6%;完成工业投入677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6个。规模企业达712家、销售超10亿企业14家、超百亿企业4家、上市企业8家,眼镜、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木业、航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彰显,成为全国、全省重点扶持产业。“十二五”期间,丹阳市将继续通过大项目、大投入,发展大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工贸一体、创新为本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2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新型优势专业,为深入贯彻

3、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力,把握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本地区的人才的需求的现状与趋势,通过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使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现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通过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找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确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也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数控专业技能人才。为此学校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4、的现状进行了多类别、多方位的调查,以求对本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依据。(2)专业建设基础①专业办学规模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2003年,学制三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品牌专业,拥有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且连续招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在校生人数达237人,就业形式良好,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组成了专业群,以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加工技术”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加强相关专业内涵建设。

5、②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外聘专业课教师3名,其中中级技术职称8人,占80%;研究生5人,占50%;双师型教师10人,占100%;外聘教师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23%;本专业具有市级专业带头人4名,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③课程建设本专业建设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专业群平台课程和车工实训、CAD/CAM技术应用、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铣工实训、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数控铣床结构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④实训条件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基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6、数控实训基地创新管理制度,将企业管理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有机结合,按照现代制造业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实现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培训的有序组织,提高运行效率和利用率,形成了包括数铣实训车间、数控维修实训室、数车实训车间、数控编程室(一),这四个实训场所都为专业群共享,设备累计资金达818万元。2.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技能的数控技术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建设核心课程、配套教材,整

7、合教学资源,增强教学实践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制定与企业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评价体系,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突出综合能力)多元评价模式建设,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工学交替运行机制等方面走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前列。(2)具体目标①构建符合制造类企业的需求、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工学交替、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丹阳及周边区域经济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满足社会需要。②建立多元评价的机制,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引入社会评价、学生自评、

8、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通过采用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