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pdf

我国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pdf

ID:56752407

大小:6.68 MB

页数:85页

时间:2020-07-07

我国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pdf_第1页
我国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pdf_第2页
我国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pdf_第3页
我国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pdf_第4页
我国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公路研究中心改性沥青与铺面工程技术研发部曹东伟主任/研究员(唐国奇代汇报)时间:2011年12月技术背景Ø人民群众出行质量需求不断升级,交通出行愈加突显“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理念。Ø除了结构耐久,道路工程如何提高路面的服务功能、如何向社会提供高安全、更舒适、更环保的道路表面特性,做好表面文章?本报告围绕道路“车用性能-高端化”的表面功能层--------排水降噪路面与大家交流。成果来源一、2001-2004年,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山区公路沥青面层排水技术研究》二、

2、2002-2005年,交通部标准规范项目《高速公路抗滑技术标准研究》三、2004-2006年,江苏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排水性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四、2005年,盐通高速公路排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服务五、2008年,宁杭高速公路排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服务六、2005-2010年,盐通高速公路17km排水性沥青路面五年跟踪观测七、2008-2010年,高温重载交通排水路面高粘度沥青改性剂(HVA)开发八、2008---,排水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研究九、2011年,交通部科技示范路项目庐山西海高速排水沥青路面示范工程技

3、术服务十、2011年,南京南站高速公路双层排水降噪路面技术研究主要内容1排水沥青路面概述2排水沥青路面在我国的研究应用3排水沥青路面工程应用案例4排水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观测5成本与效益各种混合料的配比0%50%100%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玛蹄脂排水性沥青混合料SMA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沥青沥青混合料的类型100排水沥青混合料90孔隙率:约20%807060密级配混合料(%)50孔隙率:约5%通过率4030沥青20玛蹄脂碎石混合料10(SMA)孔隙率:约3%00.0750.30.61.182.364.759.513.

4、216(mm)筛孔排水沥青路面与传统路面的对比表面层透水不透水下面层(不透水)下面层(不透水)排水路面传统路面安全性、舒适性、环保增加路面/轮胎间的附着力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舒适性减轻疲劳交通部交通部《《高高速公路抗滑技术标准的研究》的调查:雨天事故是晴天的八倍!路面类型与抗滑力的关系及事故率0.60.5)(80)0.4μ(0.30.2抗滑力0.10连续密级配间断密级配排水沥青水泥混凝土1525175015001250降低85%1000750500227铺筑排水沥青前250后事故发生次数0对比铺筑排水

5、沥青前1年铺筑排水沥青后1年水漂与路面水膜•水漂指汽车在有水膜的路面上行驶时,因轮胎与地面之间不能完全排除水膜而出现的汽车在水膜上的漂滑现象。水漂与路面水膜10.90.8φ0.70.6干燥h=5mm0.5h=10mm0.4h=15mm附着系数0.30.20.105060708090100110120130速度V(km/h)溅水与水雾(盐通高速,05年10月2日下午大雨)15左幅(密级配)右幅(排水路面)SMA路面(盐通高速,2010年5月10日上午阴雨)想象一下在下雨天在干燥路面上开车的感觉吧!排水路面与

6、SMA分界点(盐通高速,2010年5月10日上午阴雨)降低噪声:3~8dB9590透水路面(13)85(dB(A))透水路面(8)级声80密级配沥青路面753040506070速度(km/hr)减轻眩光国外概况Ø排水沥青路面起源于德国,近年来的新技术是双层排水沥青路面。Ø美国以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的应用为代表,从1998年7月起,乔治亚州要求在所有的州际公路铺装项目中使用OGFC。Ø日本上世纪80年代学习引进欧洲的技术,基本上与欧洲的技术相同,但由于高温等气候条件比欧洲不利,日本研发了针对性的高粘

7、度改性沥青。日本道路协会于1996年11月发布了《排水性铺装技术指针(案)》。同年日本道路公团做出所有的高速公路必须采用排水性路面铺装的决定。日本的应用经验认为: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功能在3~5年内开始衰减,5~8年基本丧失,但可以继续使用。日本的排水沥青路面排水路面在雨天的直观效果主要内容1排水沥青路面概述2排水沥青路面在我国的研究应用3排水沥青路面工程应用案例4排水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观测5成本与效益国内概况与需求•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上海、河北、黑龙江、广东等地修了一些小规模的试验路,但由于当时对我国重

8、载交通的发展和严重程度考虑不足、缺少性能优良的改性沥青等问题,均未取得成功。•以2001年西部项目为标志,以公路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开始构建我国的排水路面技术体系成果来源一、2001-2004年,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山区公路沥青面层排水技术研究》二、2002-2005年,交通部标准规范项目《高速公路抗滑技术标准研究》三、2004-2006年,江苏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排水性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四、2005年,盐通高速公路排水沥青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