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48952
大小:126.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7
《幼儿园教育走出_小学化_误区的策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第10期学前教育研究No.10,2013(总第226期)StudiesinPreschoolEducationSerialNo.226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策略*郭跃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430205)[摘要]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为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走出“成材教育”的认知误区,追求幼儿“无目的”自然成长;走出“智力教育”误区,倡导幼儿“无限制”开放教学;走出“约束教育”误区,创建“无为而治”的隐形管理环境。[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无目的教育一
2、、走出“成材教育”的认知误区,追求幼儿“无目的”自然成长长期以来,我国习惯于通过课堂式教育培养幼儿的“知能与技能(艺能)”,旨在将知识转换为儿童的得分能力,如在艺术教育领域,就是力图将音乐、舞蹈等知识技能转换为登堂考级的级效;在思想教育领域,素质培养直接被等同于“驯化”,听话成为好孩子的标志。即使在艺术领域,家长与学校也有意识地将幼儿课堂艺术行为与学生未来高品质生活、学习、工作联系在一起,期待或承诺将儿童塑造成理想化的“未来艺术家”“未来艺术新星”,并以此作为学前教育办学的金字招牌。这种“成材教育”基于人为预设目标来追求幼儿的学
3、习效率,产生成人所期待的成材效应,幼儿园获得短期经济利益,家长获得长期投资“红利”。超标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因此成为一种趋势,各种特长班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名,实施超越年龄阶段的量化评价,以学生分科成绩论学习优劣。追“名”逐“利”成为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行为的心理动机,儿童成为实现成人理想的御用工具,所谓家长“共识”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由此造成学生心理厌“学”、生理排“教”等负面效应频现。幼儿是“自然人”,应该让幼儿在“无目的教育”中,通过自主体验去感受自然教育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进而根据自己的体验作出主观选择和调适。教育过程
4、应是儿童置身于和谐的体验环境,激发其自然感性,让孩子在自主选择中感受美、体验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应创设机会,让儿童体验不完美,以促进儿童自主行为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主观选择能力的发展。这明显不同于当前旨在培养“社会小公民”或“未来质量型生活者”的学前教育。“无目的”意指学前教育无人为目的;“无为”指学前教育过程无强制、无硬行;“无果”指学前教育不追求预设结果,重在过程体验。“三无教育”的精神本质部分来源于我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方近现代教育家的不懈探索。杜威认为学前阶段是儿童发展的特殊时期,儿童主观心理性发展决定教育
5、的目的,换言之,目的是由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教育活动是由他们无意识的主动参与,并非由外在的人为目的所决定,内在目的的自然性与无意识性成为“无目的教育”的生理与心收稿日期:2013-1-4;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3-5-15*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幼儿园养成教育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学前专业教育硕士多元兼容培养模式研究”(批准号:D20133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郭跃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64[1]理解释。杜威的观点与我国先秦时期思想家提出的“无为”观点不期而合:不强迫,不硬行,
6、不勉[2]强,顺应教育自然。两种思想从根本上反对确立人为目标和预设结果,提倡幼儿教育应激发其游离于成人意志之外的自然生长。比如学前舞蹈教育应追求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因舞蹈“新”而愿意看;艺术体验,因生活化舞蹈“熟”而愿意参与;艺术想象,因舞蹈“奇”而引发儿童去思考与创作;艺术享受,因舞蹈“美”而让其陶醉愉悦,因此儿童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就应包括艺术体验能力、艺术想象能力、艺术模仿能力、艺术感受能力等,而绝非是舞蹈的职业化或绩效化能力。二、走出“智力教育”的认知误区,倡导幼儿“无限制”开放教学社会存在着对智力和智力开发、知识与能
7、力的偏狭理解,错误教育行为必然接踵而至。智力是基于生物基础、在人与环境主客观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能力;知识则是人类历史或历时经验的提炼与总结,但开发智力与灌输知识不能相提并论,一个人的知识丰富并不意味着智商很高,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并不一定能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我国,相当比例的学前教育以科学的名义、利用“市场化”的动力和家长速成心理,进行以知识灌输为前提的智力开发,超标准设置课程,造成课时超限,内容超载。鉴于此,应该对“智力”进行有利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解读,“智力”应该被解读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变焦思维方式,通过洞察力
8、、观察力、变通力、适应力、独创力等去体现,形成与年龄相适应的、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曹冲运用变焦思维,以相异于常人、常理的方式解决“称象”问题;司马光利用反恒常思维,出其不意“砸缸救人”,其方法简单却折射出智慧光芒。[3]在这方面,美国“无限制、开放性学前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