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01784
大小:30.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7-05
《五、课程(知识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二、课程设计主要模式:1、目标模式:泰勒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怎样组织学习经验、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2、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三、课程实施即将已经编订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必要和基本途径。四、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五、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
2、特点:1、合理性(相对优越性);2、和谐性;3、明确性;4、简约性;5、可传播性;6、可操作性。第二,教师的特征:1、教师的参与;2、教师的态度;3、教师的能力;4、交流与合作。第三,学校的特点:1、学校领导和行政部门的态度与工作;2、学校支持系统的保障;3、学校环境的氛围支撑,包括学校环境所形成的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第四,校外环境:1、学校的课程计划与学校所在地的需要越一致,就越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2、社会各界如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可成为推动课程实施的无形动力。一、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
3、课程管理体制。二、校本课程开发意义:1、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2、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力。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1、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2、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
4、结构;3、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4、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智。五、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六个步骤。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1、合作开发;2、课题研究与实验;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七、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一、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具体目标和意图。课
5、程目标具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二、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1、教育目的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是具体的;课程目标旨在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具体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与教育目的不同。2、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但培养目标通常不涉及具体的学习领域。因此,为了使课程编制工作切实有效,我们还必须使培养目标具体化,既要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使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3、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
6、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课程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某一类或某一学科的全局,而教学目标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依据,它主要是对局部的教与学产生导向作用。总之,从教育目的到培养目标再到教学目标,他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上一层目标制约着下一层次的目标,而下层次目标是上一层次目标的落实与具体化。二、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三、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第五章课程一、课程资源
7、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优先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二、分类: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显性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1、进行社会调查;2、审查学生活动;3、开发实施条件;4、研究学生条件;5、鉴别校外资源;6、建立资源数据库四、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综合评价应注意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样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