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84983
大小:30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4
《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二)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学习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重点) 2.知道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理解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桥梁。(重点) 3.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难点)【知识网络预览】一、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和________联系起来。2.如果已知物体
2、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就可以确定物体的________。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若已经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________,于是就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________,这是力学所要解决的又一方面的问题。答案一、1.运动力受力情况2.加速度运动情况二、加速度外力知识点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1.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3、(包括大小和方向)。(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物理量——任意时刻的速度,任意时间内的位移,以及运动轨迹等。2.分析流程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由F=ma求得a,由求得x、v0、v、t。【典例探究】【典例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1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求:5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和5s内物
4、体的位移。(sin37°=0.6,cos37°=0.8,g=10m/s2)【典例2】质量为4kg的物体放在与水平面成30°角、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与斜面平行,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共8s,根据所给条件(sin30°=,cos30°=,g取10m/s2)求:(1)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为多大?(2)物体在0~4s内的加速度为多少?运动的位移为多少?(3)物体从运动到停止走过的总位移为多少?【审题指导】(1)分析物体在力F作用过程
5、和无力F作用过程的受力情况及运动规律。(2)判断物体最终停在斜面上,还是滑回斜面低端。(3)确定各运动阶段的位移大小。【典例3】如图所示,一儿童玩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幼儿沿与水平面成53°角的恒力拉着它沿水平面运动,已知拉力F=4.0N,玩具的质量m=0.5kg,经过时间t=2.0s,玩具移动了距离x=4.8m,这时幼儿松开手,玩具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下。(1)全过程玩具的最大速度是多大?(2)松开手后玩具还能运动多远?(取g=10m/s2。sin53°=0.8,cos53°=0.6)知识点二
6、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1.基本思路本类型问题是解决第一类问题的逆过程,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可以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力。已知物体运动情况a物体受力情况。2.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受力图和运动草图。(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名师点睛】一、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的注意事项1.由
7、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从而确定合外力的方向,不能将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混淆。2.题目中所求的力可能是合力,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力,均要先求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再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分力。二、用牛顿定律解题应注意的问题知识点二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典例探究】【典例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
8、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审题指导】 (1)在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2)人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与天气无关。(3)安全距离为前车停止后,后车到停止行驶的最大距离。【典例5】1.要注意研究对象的选取,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隔离法”对某个物体进行研究,也可以用“整体法”对系统一起研究。2.注意“内力”与“外力”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