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52525
大小:8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01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打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是师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教育科学的一门总论性质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育的制度,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与学生等容。它集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既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育基本原理,又从应用的视角切入时代问题,同时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教育,形成教育知识。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教育事实,掌握并发现教育规律,形成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意识。形成强烈的教育问题意识,能够从看
2、似普通的教育现象发现深层的问题,积极的探讨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时数分配:序号教学容学时分配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第二章教育功能4第三章教育目的2第四章教育制度2第五章教师与学生4第六章课程2第七章课堂教学4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2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2第十章学生评价2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2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4四、教学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的异同。2.理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要素在当代的变化。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区别。【
3、教学容】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要素三、教育的形态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发展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重点】1.“教育”的概念。2.教育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3.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4.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1.教育学发展阶段五种主要教育学流派及其主要学术观点。2.教育学的价值。第二章教育功能【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功能的含义,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4、2.能举例说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表现,并分析负向功能出现的原因。3.了解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过程。【教学容】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二、教育功能的类型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四、教育促进政治化的功能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学重点】1.教育对社会、个人的正向功能2.教育功能类型。3.影响教育功能
5、发挥的因素。【教学难点】1.教育功能多维度的复合分类。2.教育的个体功能。第三章教育目的【教学目标】1.理解教育目的的涵及其功能。2.了解教育目的的类型及意义。3.理解并掌握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价值取向。4.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容】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三、教育目的的功能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教学重点】1.教育目的及类型。2.
6、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学难点】1.教育目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教育制度【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2.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3.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教学容】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现代教育制度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7、的形态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学重点】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和特点。2.终身教育概念的出现和发展。【教学难点】1.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和改革方向。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1.知道教师职业的由来、地位、作用与特点。2.明确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涵、过程与途径。4.掌握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5.领会师生关系的意义。6.了解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教学容】第一节教师一、教师职业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三、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