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33265
大小:1.13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6-30
《最新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八单元_生物技术实践_含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4.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产物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5.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6.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7.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状元笔记1.归纳微生物分离与计数中的5个“两”(1)两种无菌技术——消毒与灭菌。(2)两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3)两类纯化菌种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4)两种对照组——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培养基是否起到“筛选”作用。(5)微生物两类计数方法——活菌计数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传
2、统发酵技术中“氧”的控制(1)严格需氧——用醋酸菌生产醋酸(毛霉制作腐乳也需氧)。(2)严格厌氧——用乳酸菌制作泡菜。(3)前期需氧,后期厌氧——用酵母菌生产酒精。3.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3大方法(1)蒸馏法:适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2)压榨法:可以解决原料易焦糊问题。(3)萃取法: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芳香油。状元反思1.微生物培养和计数方法的易失分点:(1)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分离也能计数(结果偏小)。(2)平板划线法:只能纯化菌种,不能计数。(3)显微计数法:不能区分菌体死活(结果偏大)。2.乙醇、丙酮不宜作胡萝卜素萃取剂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萃取胡萝卜素有机溶剂
3、必备如下特点:具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故宜选石油醚(其沸点较高)作提取剂,而丙酮、乙醇为水溶性溶剂,不宜作萃取剂。考点一 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1.(2014·课标全国Ⅱ,39)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
4、,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的利用率。解析 (1)稀释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9+38+37)/3=38,再除以0.1乘以100,得到
6、1毫升中的菌数,再乘以1000就是1升中的菌数,故为3.8×107。(2)用平板划线法应先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再划线。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达到稀释的目的,使得最后能够得到单个菌落。(3)根据图示可知,B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培养得到的菌落;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后菌落集中分布在划线上或划线附近。(4)振荡的作用相当于搅拌,可使培养基中各营养分配的均匀和溶氧量大,既能提供充足的氧气又能充分利用营养物质。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B (4)溶解氧 营养物质2.(2
7、017·全国课标卷Ⅰ,37)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