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544491
大小:7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7
《【名师设计】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提升训练 补写应力避不准、不简、不连 含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015·四川省级重点中学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我对李爷爷信中写的这段内容印象特别深刻,他让我知道国家正在为生态环境做出很多努力.”小欣桐向记者回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你和你的小伙伴们都能成为绿色发展的‘小喇叭’.我们一起努力,让人人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处处能看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怡人风光.”某种意义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的这一年里,小女孩没有忘记这个约定.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发展“小喇叭
2、”,不仅参与过好几次植绿护绿、保护母亲河的活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的这一年里,总理爷爷也没有忘记这个约定.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专门强调,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解析:先综观全篇,把握中心,理解文段的中心意思是小欣桐遵从总理爷爷的嘱托成为绿色发展“小喇叭”;再根据上下文的提示确定要填充的内容,如第二空,根据“小女孩没有忘记这个约定”,确定此处应填“约定”的相关内容.答案:①除了这些,李克强还在信中
3、叮嘱她 ②这是总理爷爷与这名小女孩的约定 ③还成为了当地颇有影响力的环保宣传员2.(2015·兰州市高三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
4、如赢与输、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解析: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先通读语段,本段论述的是“阴阳二者的关系”,所以第一空填“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又由“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确定第二空应填“阴阳的对立统一”.答案: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②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3.(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收藏是分
5、群体的,商人、画家、鉴赏家等不同的群体,①________________,收藏对他们的意义也不同.多数人将名家之作视为珍品,并赏之、敬之、供之,而徐悲鸿在收藏中体会到,名家之作②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一些名家画作在章法、笔墨、投色、造型等方面,也难免有不佳或未足之处.因此他将“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这些改良中国国画的理念,引入到对藏品的“改良”中,在鉴赏的基础上,③____________,以求藏品达到至美,一如他在美术创作中的主张.解析:解答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这个语段主要突出的是“对待国画的态度”
6、.根据前后文,第一个空从后文“多数人将名家之作视为珍品,并赏之、敬之、供之”可以看出,写的是多数人的态度,再加上前面的“收藏对他们的意义也不同”,因此可填写“对待收藏的态度不尽相同”;第二个空是对“将名家之作视为珍品”现象的否定,因此可填写“并不是幅幅十全十美”;第三处根据“以求藏品达到至美”可填写“对藏品进行再加工”一类的意思.答案:①对待收藏的态度不尽相同 ②并不是幅幅十全十美 ③对藏品进行“二次创作”4.(2015·云南省六市高三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
7、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①________________.一种更可信的说法是,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②________________,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成.③________________,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是巨大的.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语段的中心和横线前后的内容等.语段表述的是有关“病毒”的问题,横线①,前面的内容表述的一种观点,认为病毒在细胞前已经产生,再从后文的“更可信”可知,①处应填“这种
8、说法不太准确”.横线②,是解释病毒是从细胞中逃出来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