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524109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27
《陈涉世家 教案设计 三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五单元第课(章)第1课时总第课时课题涉世家课型主备人导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句,积累文言词句。2.认识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4.学习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重难点预测重点:1.初步了解文言文中词语特殊用法和省略句、反问句等语言现象。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难点:认识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导学过程教学要点: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2.熟读“胜者,阳城人也……吴广以为然。”3.疏通文意,积累词句。一.导
2、入《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一伟大的历史人物。二.司马迁和《史记》1.读注释①,了解司马迁。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①体例:“本记”(记历代帝王政迹12篇)“表”(大事年表10篇)“书”(记各种典章制度8篇)“世家”(记诸侯国兴亡30篇)“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72篇)②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三.诵读课文(“胜者,阳
3、城人也……吴广以为然。”)1.师读,学生勾画生字,注意停顿。2.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3.指名读,师点拨。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四.疏通文意【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翻译课文。要求:①组分工,每人完成一个句子的翻译,以直译为主,写出译文。②合作讨论,修改译文。添加与修改③成果展示,同一任务的其他小组评价。五.梳理词句【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整理文言词句。要求:①整理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②要举出例句,注意联系以前所学的文言文。参考:1.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①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征发,调发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②词类
4、活用法皆斩死国可乎天下苦久矣③古今异义今亡亦死或以为亡楚人怜之④一词多义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杀之楚人怜之2.特殊句式①判断句胜者,阳城人也吴广者,阳夏人也项燕为楚将当立者乃公子扶②反问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倒装句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④省略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六.作业:背诵“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教学反思】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五单元第课(章)第2课时总第课时课题涉世家课型主备人导学目标1.熟读2.疏通文意,积累词句。重难点预测重点:积累文言词句难点: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一.诵读课文(“乃行
5、卜……杀之以应涉”)1.师读,学生勾画生字,注意停顿。2.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3.指名读,师点拨。车六七百乘shèng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乃令符离人婴/将兵徇蕲以东二.疏通文意【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翻译课文。要求:①组分工,每人完成一个句子的翻译,以直译为主,写出译文。②合作讨论,修改译文。③成果展示,同一任务的其他小组评价。三.梳理词句【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整理文言词句。要求:①整理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②要举出例句,注意联系以前所学的文言文。参考:1.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①通假字卜者知其指意固以怪之矣将军身被坚执锐②词类活用乃丹书帛曰
6、“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皆指目胜添加与修改忿恚尉尉果笞广诸郡县苦吏者③古今异义卒中往往语④一词多义然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吴广以为然 (是这样,对,正确)次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以数谏故(缘故) 2.特殊句式①反问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倒装句祭以尉首四.作业背诵“召令徒属曰……吴广为都尉”【教学反思】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五单元第
7、课(章)第3课时总第课时课题涉世家课型主备人导学目标1.认识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学习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重难点预测重点:认识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难点: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导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文言文的人物传记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基本情况简介、主要事迹、性格作风。结合注释①,说说课文的主要容。胜的籍贯、身世、志向。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二.结合情节,分析人物1.“垄上感叹”这一情节表现了胜怎样的特点?在全
8、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言为心声,结合涉的语言和神态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