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51298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1
《科研论文:浅谈隔代教育的认识和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研论文:浅谈隔代教育的认识和影响科研论:浅谈隔代教育的认识和影响摘要: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隔代教育问题却是近年才被中国社会关注的现象。隔代教育能保障孩子的安全与健康成长,然而它在孩子的个性发展方面却存在不少弊端。针对当前我园隔代教育现状,在明确其利弊的同时,注意发挥其教育优势,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让祖辈走出教育误区,提高家园教育质量。关键词:隔代教育孩子成长影响调查报告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越越多的夫妻忙于自己的事业,而把他们的孩子托给祖父母或外祖母照管。这种由祖辈
2、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有关“隔代教育”的调查表明:中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北京达70%以上,农村更高,90%以上。出于“隔辈疼”的原因,祖辈将对儿女的爱转移到幼小的孙辈身上,给孩子以加倍的爱。在对孩子的态度上,父母趋于理性,而隔代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一种知识,给孩子买一样东西,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处,着眼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作准备。但老人对待孩子往往有一种溺爱的倾向
3、,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是对他们有益或有害。而另一项资料则显示,目前国内有六成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祖辈育孙的不当有关。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无奈的话题。这种教育模式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中国未人口的素质和质量。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祖辈的爱一定要有分寸,要有理智地调节
4、,否则就会沦为溺爱,给孩子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怎样爱孩子才是恰当的呢?这也便成了我们就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进行相关调查的基本宗旨。 一、隔代教育的种子深埋在各个家庭。 案例1:岁半的乐乐爱上了折纸,目前市面上流行仿真折纸书,一张平平的布满杂乱花纹的纸,经过几番折叠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猴、小猫、小船……过去这对于乐乐说就象是变魔术,而现在,乐乐自己也能在妈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魔法消失了,但乐乐更自信了。妈妈给乐乐买了许多仿真折纸书,乐乐的成果堆了满屋,快要泛滥成灾了。外婆对妈妈的做法
5、很不满,认为现在的孩子,玩具越越多,但是却越越不懂得珍惜。而且外婆觉得这些玩具对孩子一点好处也没有,外婆是个注重品德教育的人,认为勤俭、节约、朴素、合群的心理品质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而妈妈是学学前教育的,有“皮亚杰”撑腰:“学前儿童的心智是通过操作、运算过程建构起的”。妈妈和外婆的分歧总是以各执己见,不欢而散结束。乐乐当然是最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妈妈偶尔下班迟一点,回晚了,乐乐就会觉得无比失落。这么一,外婆更不满了,孩子太黏妈,适应能力肯定差,将怎么适应社会?除此之外,外婆也感到很失落,女儿和外孙是
6、她生活的重要内容,她一心都是想为他们好,为了外孙的将着想,但是她的好心却不被认可,她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她难过得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情了。 分析: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祖辈的观念相对滞后,不太容易改变几十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在教育观念上,不少老年人的观念中的好孩子是听话、老实、循规蹈矩。而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一代人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长,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而不是因循守旧
7、、照葫芦画瓢的人。老人们的旧观念,往往会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抵触,与能够较快接受新的变化的年轻父母发生矛盾,而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表现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新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诸如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是不可以被”破坏”。并且认为孩子的”破坏”行为是一种不良行为,恰恰是他们探
8、究事物的特点和创新行为的表现。经老师观察祖辈带的这些孩子往往眼神呆滞、动作缓慢、求智欲低于其他孩子。 案例2:奶奶买菜回了,小羽看到绿油油的青菜非常喜欢,要和奶奶一起拣青菜。奶奶告诉小羽,菜里有虫子,会咬的,小羽听了,就不再坚持。“小羽,小羽,一起去玩了。”隔壁的欣欣大声喊着。小羽一边应着一边往外走,爷爷阻止了小羽。 分析: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式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爱劳动、乐于交往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父母在教孩子知识、满足孩子要求时,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是否有益,能否培养孩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