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4300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0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目标: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课前学习:预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最想让同学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提出来。课堂学习:一.情境导入[投影思考题]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2+1=?3+4=?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括号的内容在讲解时展示]2(月)+1(月)=1(季度)3(天)+4(天)=1(周)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归纳:[屏显]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
2、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过渡:在课前我们请大家做一回小老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在小组内将问题进行整理,写在投影片上,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将投影片分发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合问题,写投影片]2.学生展示投影片,由全班同学选择最想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讨论[老师可指导学生将相关问题再次整合,小组讨论时,教师可巡回指导]3.学生以
3、小组为单元讲解、陈述小组研究的成果补充:教师参考讨论问题(1)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可举例说明)(3)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补充一两个事例。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渡:有人认为,“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价]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
4、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1.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1+1=?4+9=?5+7=?6+18=?附答案:1(里)+1(里)=1(公里)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5(月)+7(月)=1(年)6(小时)+18(小时)=1(天)2.思维体操:请说出回形针的用途?尽可能多说。[投影回形针的图片]3.你来评一评:[投影]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这个孩子跑到长者家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归纳起
5、来有三种:(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你赞成哪一种?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有其他看法也可以提出来。4.学习评价[投影问题]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讨论、思考、评价]四.课后学习拓展莎士比亚说:“思想是自由的精灵。”,法朗士说:“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课后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我想发明创造什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目标 知识 方面 1.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
6、行创造性思维。2.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3.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感态度方面 1. 肯定学生不同答案,教学中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2. 培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能力方面 1.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引导学生如何及时处理文中传递出的现有信息。重点难点分析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
7、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也可由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断乾隆皇帝为一歌*打死地痞一案导入) 二、
8、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观点)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含义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2.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括性的语句。(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