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9315
大小:42.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2-20
《高三年《岳麓版•历史选修i》•第2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三年《岳麓版•历史选修I》•第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三年《岳麓版•历史选修I》•第2北魏孝帝改革•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北魏孝帝改革※A、教学目标、标•考纲要求:一、标要求1、北魏孝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北魏孝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北魏孝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二、高考考纲要求:【▽二(一)2】1.北魏孝帝改革(福建)北魏孝帝改革(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B、知识梳理•教学过程一、背景、原因:改革前的的社会状况(必要性)(一)北魏的崛起:439年北魏统一黄
2、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多年分裂混乱的局面,但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汉族落后(二)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内迁的少数民族改变了原以狩猎、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转向以农业、定居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2)北魏初期还设立太学重用士人,这些经济、政治政策既得到了汉族地主支持,也使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3)有政治远见的孝帝利用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趋势,适时地进行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目的)。(三)社会矛盾尖锐: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3、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目的)但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上鲜卑贵族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四)冯太后和孝帝的推动作用——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化的了解是~主观原因孝帝良好教育、政治抱负、对汉化的了解,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改革。(五)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的需要是改革最直接的现实原因。从北魏建国至孝帝亲政前(公元386—490年),北魏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魏面临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社会改革迫在眉睫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
4、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1)经济上:①北方久经战乱,中原地区经济遭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②作为都城已一百多年、人口不断增加、处于寒瘠之地的平城,粮食运输又极为困难、又受柔然威胁。(2)军事上:①与经济、化更为发达的南朝政权接壤,受南朝威胁;②在其北边,有虎视眈眈的劲敌柔然等族。(3)政治上:①北魏已建国一百多年,保守势力相当强大,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原的鲜卑旧俗和委任汉族地主为地方官吏的宗主督护制已不适应当时政权的巩固与皇权的集中,滞缓了北魏的进一步发展。②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迫使统治者必须加强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实行汉化政策,
5、使自己的政权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北魏面临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自三个方面:(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的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矛盾激化:恶化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稳固。(3)各地人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面对动荡局势,冯太后和孝帝认识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封建国家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六)改革目的:(1)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2)接受汉族先进化,促进鲜卑族封建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3)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加强对广大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统治二、主要内容、措施、情况:孝帝于
6、48年颁布了均田令,494年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建立卓有成效的新制度——实行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度、任期考核制。1.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48年,颁布了均田令——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1)内容:将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无主荒田,加上农民原有的土地,进行有限度的还授。把荒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露田40亩,妇女每人20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男子每人桑田20亩。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租调制规定一对
7、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2)作用:①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发展,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②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③发展了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2、设立三长制(1)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内容:486年,规定: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选择
8、本乡“强谨”的人充当(基层行政组织)。“三长”负责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