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67539
大小:24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6-12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1782-1852年第十六章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一、生平福禄培尔(1782——1852)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其教育代表作是《人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学》。二、教育的基本原理(一)统一的原则(二)顺应自然的原则(三)发展的原则(四)创造的原则(一)统一的原则在福禄贝尔生活的年代,自然科学在欧洲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形成了整体的观念。福禄培尔认为,一切事物最终都统一于上帝。教育的实质,正在于使人能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帮助人类逐步认识自然、
2、人性和上帝的统一,这就是教育的任务。(二)顺应自然的原则在他看来,既然神性是人性的本质或根源,人性肯定是善的。教育、教学和训练的最初的基本标志,必然是容忍的、顺应的,是保护性、防御性的。(三)发展的原则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人性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东西。发展不仅是分阶段的,更是连续的和联系的。人的成长与万物生长一样必须服从两条互补的原则:对立与调和。在教育过程中,基本的对立物是内因与外因,即儿童天性与环境的矛盾。教育总是从内因和外因的矛盾入手,在两者之间发现调和的东西,克服差异,最终使两者
3、达到统一。(四)创造的原则他认为,上帝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也应当像上帝一样进行创造。对儿童需要及早地给予从事外部工作和生产活动的训练,使其能从外部表现上帝给予他的本质。因此,教育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儿童提供表现创造性的机会和场所。三、幼儿园教育理论(一)幼儿园工作的意义与任务(二)幼儿园教育方法(三)幼儿园课程(四)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一)幼儿园工作的意义与任务幼儿园教育应当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两者的一致性,是完善教育的首要条件。幼儿园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社会性、道德,使之认识自然和人类,发展智力、体力,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作准
4、备。(二)幼儿园教育方法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或自动性。自我活动是一切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人类生长的基本法则。自我活动帮助个体认识自然,认识人类,最终认识上帝的统一。他高度评价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看做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游戏不等于儿童外部活动,而更多地是指儿童的心理态度),是人在这一阶段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基于认识人性的需要,福禄培尔把社会合作、互助参与作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方法,要求儿童充分适应小组生活,并重视家庭和邻里生活的复演。(三)幼儿园课程福禄贝尔根据自我活动、游戏和社会参与的思想,建立起一个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
5、特征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福创造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手工作业(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运动游戏、自然研究,以及唱歌、表演和讲故事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恩物”。福禄培尔“恩物”恩物的条件第一,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又能表示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第二,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续的恩物。第三,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四)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在离开幼儿园进入普通学校前应有所准备。这中间的“中间学校”的任务,就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
6、象思维的转折。四、论学校教育福禄培尔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彻底了解一切事物的统一性。学校要教什么,取决于少年时期发展的性质和要求。幼儿期儿童认识的任务是对事物外部特性的观察,少年期转向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思考。心灵、外部世界(首先是自然)以及作为媒介物的语言,构成少年期儿童生活的核心。因此,学校相应地必须设置三方面的课程:(1)认识心灵的科目(宗教与宗教教学);(2)认识外界的科目(自然科学与数学);(3)统一外界与心灵的科目(语言)。除此之外,他还增加了表现人的内心的科目,即艺术。对福禄贝尔的评价福禄贝尔在幼儿教育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首创了“没有书本的学
7、校”——幼儿园(kindergarden),并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教育幼儿的新方法,建立起近代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他在积极宣传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广泛扩展幼儿园以及培训幼教师资方面,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他的幼儿教育方法一直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各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1851年,幼儿园首次传人英国,1855年传人美国,1876年传人日本,1903年传人中国。他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