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正比例〉〉.doc

教学案例〈〈正比例〉〉.doc

ID:56327697

大小:6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1

教学案例〈〈正比例〉〉.doc_第1页
教学案例〈〈正比例〉〉.doc_第2页
教学案例〈〈正比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正比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片段案例<<正比例>>的教学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25-27页教学过程〈一〉在动手练习、观察中领悟特征(1)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完成书本第25的两个表格的填空,并认真视察它们有何特征?然后讨论:A:这两个表格中分别有哪两种变量?它们有何异同?B:这两种变量中,各有什么规律吗?(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汇报、整理归纳出正比例的基本特征(但不必说出正比例的概念)。(3)板书:(在表格的下面)①两种变量②周长是边长的4倍、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③线段、曲线(教师把放大了的两个表格及图表贴在黑板的左上角,)[设计意图:通

2、过让学生填表,观察、讨论、汇报、及老师的引导、整理、讨论,使学生初步认识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基本特征:①是两种变量②两种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相同③成正比例的图是一条线段。]〈二〉在计算、观察中认识正比例的意义(1)同样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完成书本第26页的2个表格的填空。然后,通过观察,动手算一算,从表格的两行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两个表格放大,并贴在黑板的中间)。(2)学生汇报。(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对着这两个表格的下方)变量:时间与路程====…=90(速度相同)变量:质量与应付的钱数===….=3(单价相同)(4)引

3、出正比例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计算,认识到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相同的特征。即比值是其中相同的一种量,它是一种不能变的量,另外两种量是可以变化的,它们的比值是等于这种不变的量(一定)(也可以理解成共有三种量,其中一种量是相同的(一定),另两种是可以变化的。)]〈三〉在推理、演练中深化、掌握正比例的意义〈1〉教师出一组题目(并贴在黑板的右上方)让学生观察8X=yd=2rC=∏d=y①上面的各个等式中,哪两个量是变量?哪一个是不变的量?②你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出不变的量吗?试一试。〈2〉指定学生到黑板板演(在题

4、目对下方)。〈3〉引导学生小结说出:①各等式中不变的量分别是什么?②这些不变的量是通过哪两个可变量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师:老师再出两道更难的题目,你们有信心挑战吗?〈4〉投影机出示:A:买苹果的质量一定(不变),应付的钱数和买苹果的单价成正比例吗?说明你的理由。〈5〉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因为:=买苹果的质量(一定)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苹果的单价成正比例的关系再出示(投影机):B:做20道数学练习题,已经做的题数与剩下未做的题数成不成正比例?说明理由。〈6〉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记报板

5、书:因为已经做的题数+剩下的题数=20(一定)是加法的和一定,所以已经做的题数与剩下未做的题数这两种变量不成正比例。[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初步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再通过学生对一些等式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及认识,再通过对文字叙述的题目的判断,可以进一步深化、拓展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及掌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先由具体形象的表格引出:然后再过渡到一般等式的判断,再拓展到文字叙述的形式判断,即由简单具体的认识---------一般问题的判断----------抽象的应用拓展。]四小结:学生根据

6、黑板板书,比较容易地、清楚地归纳出成正比例关系的条件和各种判断的方法五:练习巩固(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