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19380
大小:13.88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6-11
《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知其不可而为之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李零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张岱《四书遇》一是责任使然,二是希望尚存,三是必须坚持。——易中天一、初步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此节点出了本文的主题。二、
2、从一斑见全豹:具体感知“知其不可而为之”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补充材料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孔丘三日齐,而请伐齐三。公日:“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公日:“予告季孙。”孔子辞。退而告人,曰:“吾以从大夫之后也,故不敢不言。”——《左传·哀公十四年》探讨弑君:以下犯上,篡权夺位,谋害国君。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
3、。“春秋大义”这样做是否有干涉别国内政,多管闲事之嫌?探讨哀公:“告夫三子”三桓:“不可”孔子:“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沐浴而朝”“陈恒”针对陈成子弑简公这件事,体会哀公,三桓及孔子的态度。补充张岱《四书遇》中引袁了凡的话说:“孔子非不知哀公不能讨,亦非不知三子之不欲讨,而必以告者,欲明大义于三家也。纵无益于齐,而君臣之大防,犹可默夺强臣之魄。”因此,孔子郑重其事地禀告此事,也是为了警告鲁国的三家大夫。儒道互补:“仕”与“隐”的论争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4、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称楚狂接舆。探讨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说说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探讨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如果楚狂没有躲避,设想一下孔子会跟他说些什么?儒道互补:“仕”与“隐”的论争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
5、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探讨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第一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第二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探讨【评析】这是孔子自楚返蔡,叫子路去问路,却遭到一顿奚落,长沮、桀溺甚至想瓦解孔子的队伍,叫子路跟他们去避世。而师徒却始终恭敬有加,双方态度
6、很不平等。一则儒家守礼,隐居避世者则在礼法之外,不妨傲慢放肆些。二则长沮、桀溺乃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何有”之辈,自食其力于天地之间,他们对不自食其力而辩口舌的文化人,天生有种拒斥感。探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天下有一毫不可为,豪杰不肯犯手;天下有一毫可为,圣贤不肯放手。在那样纷乱不堪的社会形势下,他先要澄清天下,然后再隐居于江湖。理解孔子的“怃然”。儒道互补:“仕”与“隐”的论争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
7、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探讨是对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的讽刺。如何理解“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对他重视长幼之节表示肯定,但又对其废弃君臣大义,独善其身的作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从政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子路是如何评价这位丈人的行为的?补充“隐士,道德高尚,孔子不但敬重,还打心眼儿里佩服。隐士,道德高尚,孔子不但敬重,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