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17608
大小:1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1
《别把语文教学教得太复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别把语文教学想得太复杂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组织大家网上观摩了于永正老师精彩的语文教学讲座。 于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却又不同凡响,可以说是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经典之作。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精妙的设计,以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于老师说:“简单语文最早是从崔峦先生那儿读到的。”崔峦先生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后来,张庆先生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于老师很赞成他们的说法。简单语文的实质是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它不纯粹是我
2、们平时所说的常态语文。如果忽视了读和写,也是教不好的。于老师以为,简单语文,首先目标要简约,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作、习。再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这个要严格要求,训练到位。 吾以为,于永正语文简单语文教学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单中有独到的解读。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把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感情体会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一环是关键。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感情基调,课文的感情基调决定了老师上课时的感情基调。这是课前的功夫
3、。于老师说:“我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读呀,想呀,想呀,读呀,什么时候读出门道来了,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什么时候才肯罢休。只要我读得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读到这种程度,即使不写教案,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有法。读懂、读出文章的妙处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读出感情来。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也会使语文教学富有趣味性。” 学生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有了,遣词造句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读
4、的过程中,要会品味,即品词、品句、品段、品篇,当然,品味也是有度的,不能离开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简单中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姓语,语文就是语文,坚守住语文教学的课程本位,完成语文教学的本位任务,这才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但要把握好这个度,也是不简单的。于永正老师这样说:“语文就是语文,加任何定语都只是语文的某一方面或境界”,本色语文还须本色教,强调语文自己的特点和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学习语文就是要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
5、力,简单点,就是要做好四个字:“听、说、读、写”。其中,读自然是最重要的,先为读通,其次是读懂、读透,读懂、读透后才会读好,能说,善写。大师们都深谙此道,所以在“读”上做足文章,读出意韵,读出智慧,读出思想,读出特色与亮点。于老师在教《七颗钻石》时,把聚焦点放在遣词造句、讲故事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字、语气、甚至标点,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课文中的真情实感。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浓浓的人文关怀,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老人是在用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深情演绎语文的激情,在用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诠释本色语文的内涵。 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
6、。因为有些讨论并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给学生留下的是字词、是语感,是不可言传的感受。复杂,大概是指讲得太多,太繁琐,讨论得太多,开掘得太远,增容得太多,使语文教学变“胖”,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要么指的是声光电一起上,弄的学生头晕目眩,使语文味儿少了。 关于简单语文的度的问题,于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独特体验和多元理解的度,二是探究文本与拓宽延伸的“度”,三是自我“生成”与教师引导的“度”!课堂上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得意得文,课内尽量不要拓展,因为时间有限。课外一定要拓展,否则不能形成语文能力,凡是语文能力
7、好的,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语文教学是一个“读”字,那么在教学中应先备“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其次是课堂上,第一件实事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然后进行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对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便请家长多买童话和故事情节刺激、有趣的书读,以便吸引孩子;对粗心的学生,则常常和他们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课外书中找到读书的乐趣。 三、简单中有真诚的关注。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
8、。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老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教材对话。因此,我们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往,我们过分地看重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时,竭力使设计成为“艺术”,可是一些顽皮的孩子,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不珍视我精心设计的这份“艺术”,并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