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16180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1
《兴趣——学生最好的老师潘俊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兴趣——学生最好的老师内江市隆昌县第一实验小学潘俊“兴趣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有许多丰硕的实验成果见诸于报刊。对于数学这门传统学科,为比较抽象、理论性东西较多,学生学习较枯燥无味的学科,进行“兴趣教学”是完全有必要的。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学习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也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对其感兴趣,让学生做“乐学者”,就要充分发挥课堂40
2、分钟的效率,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对小学数学课的兴趣化,略作浅析。一、引人入胜的开讲艺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教师常对开讲进行精心的构思、设计。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平行线’时,就以“人家兄弟手牵手,我们兄弟不碰头”打一数学名词来导人新课,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笔者在教“乘、除法的简便算法”时,设计了“考考老师”的活动。先让学生提出书上任何一道简便算法题。我面对同学的提问,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地说出得数,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疑问,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进而转化为强烈
3、的求知欲。除了精心设计谜语、游戏外,还可从图画.故事、绘声绘色的语言入手,调动多种手段,给学生制造一些悬念、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使之呈全开放状态,调动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的功能,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使之在趣中求知。二、生动、精湛的课堂教学,强化学习的兴趣1.“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层次论),激励学习兴趣3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受到别人的肯定。我在教学中采用多表扬、少批评、多引导、少包办的原则,捕捉学生中的良好表现,因势利导,刻意培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学
4、习兴趣。充分发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有一次,我在讲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有两个同学在小声讲话,上课极不专心。我想方设法用眼势去提醒,他俩却无动于衷。这时,我真想停下课来狠狠地批评一番,但转念一想,这样也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叫他俩上台演示什么是“相向(相对)”、“同向”、“背向”的实验的呢?两人的表演,受到了同学们的鼓掌欢迎。我也投去赞许的目光,肯定了他俩的成绩。那两位同学归位后,注意力高度集中了。我对他俩的自我价值给予肯定,把他们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而且,把抽象的概念,直观、新颖地表
5、现出来,提高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揭示数学内在美,深化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兴趣特征以直接兴趣为主。如何才能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呢?这就要让学生发现数学真正的内在美,给予美的感染,美的熏陶,让他们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兴趣。数学的内在美在于它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结合。我在对分类应用题进行归类复习时,把5道例题归为两类:一类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类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并对这两类应用题分成三组进行对比练习。如:甲数是30,_______,乙数是多少?先补充
6、条件:①乙数是甲数的;②甲数是乙数的;③乙数比甲数多;④甲数比乙数多;⑤乙数比甲数少;⑥甲数比乙数少。从抓应用题条件结构入手,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组建认识结构,在发散训练中发挥学生的群体智慧。3再如,我在讲21-5时,先按传统的计算方法做:即21-5=20-5=5,有的同学在分数部分向整数部分借“1”时,很容易出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首先,我用数的分解,再用加法结合律的推广,就简便了,即:21-5=15+6-5=15+=15。知识的内在规律就清晰地表现了出来。我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上,相互对比、诱导、启发中,使知识
7、形成网络,使不系统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挖掘数学的内在美,把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让学生的直接兴趣转为间接兴趣,分散思维转化为集中思维。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参与中寻找兴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是学生当演员,老师当导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怎样设法呢?主要有老师提问、学生答,学生上台板演,全班齐练,开火车,做游戏,夺红旗等方式。让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在参与中找兴趣。譬如,我在对几何组合图形进行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地,尽量地多用方法解答。然后,再要求学生上台把自己的解法讲给其它
8、同学听,我再有针对讲评。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三、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饶有风趣的语言,耐人寻味的结束语,可营造出乐而忘返的境地。结束语可对本节课内容做总结,也可对下节课做铺垫。引发学生自觉预习的兴趣,更可让他们把课内学的知识带到课外去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在讲长度单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