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ppt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ppt

ID:56299857

大小:215.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6-10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ppt_第1页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ppt_第2页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ppt_第3页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ppt_第4页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熊茂湘教授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运动训练中肌肉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研究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肌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恢复水平之差。对目前国内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再思考后,提出: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运用超量恢复的关键是是合理安排休息间歇,具体要求是综合运用诸训练原则,目标是不断出现相对更大的适应性恢复水平。前言:超量恢复理论是目前运动训练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是由前苏联马特维也夫教授(1950)提出,被我国多数运动训练学专家认同,对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生命问题的

2、观察、思考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由从纯“生物”,进而到“生物——心理”,到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综合分析。然而,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中,广大教练员对超量恢复理论的认识,依然停留在纯生物的角度上,与训练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为使科学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更加统一,有必要对目前流行在运动训练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进行深刻反思,以建立正确超量恢复训练理论新思路。1、超量恢复理论的回顾1.1超量恢复理论超量恢复现象是根据对动物进行不同活动量的刺激实验后,肌糖元消耗与恢复结果而提出(见表1)。表1动物进行不同活动量肌糖元的消耗与恢复组别活动量肌糖元(mg%)每分钟肌肉收缩次数持续时间(

3、min)停止活动后活动后4h活动后24h13010-150+56+222605-385+83+3731043-439+43+4242081.5-590-55-47图1消耗与恢复过程规律示意图消耗与恢复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图1)运动超量恢复逐渐消失正常水平恢复ABCD第Ⅰ阶段,运动时物质的消耗过程占优势,恢复过程虽然存在,但消耗大于恢复,故能源物质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第Ⅱ阶段,运动后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占明显优势.这时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第Ⅲ阶段,在运动时消耗掉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到超过原有水平,即超量恢复阶段。 第Ⅳ阶

4、段,超量恢复逐渐消失,能源物质的贮备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到原水平。上述特点表明:在一定生理范围内,运动负荷量越大,消耗的能源物质越多,出现超量恢复程度越明显,但出现的时间延迟;反之,消耗的能源物质亦少,超量恢复效果也就不明显,但出现得较早。同时,肌肉中磷酸肌酸、肌肉蛋白质、肌红蛋白、磷脂、酶活性等物质的超量恢复速度不同,如磷酸肌酸超量恢复比肌糖元早,蛋白质则更晚些,即所谓超量恢复的异时性原理(图2)。图2超量恢复的异时性原理运动恢复CP糖元蛋白质正常水平1.2目前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超量恢复理论认为:“物质能量的贮备超过原来水平,从而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因此,“从理论

5、上说,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训练,效果最好”。即“如果在前次负荷后机体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次施以负荷,会使机能水平不断提高”。据此,在运动训练中,消耗与恢复的关系,人们常形象地理解为如图3所示。图3传统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示意图图3—1图3—2图3—3表示训练课图3-1表示两次训练的间歇太长,在超量恢复后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机能水平得不到提高; 图3-2表示两次训练的间歇太短,未完全恢复阶段就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机能水平不断下降; 图3-3表示两次训练的间歇时间适宜,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机能水平不断提高。2对超量恢复特性的再认识2.1消耗与恢复的普遍性与个别性消耗与恢

6、复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表现在:消耗与恢复是普遍规律,存在于生命活动的始终;在不同活动量的刺激下,消耗与恢复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消耗与恢复又具有个别性,不同的个体,在相同活动量的刺激下,其恢复的速度和量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在完成同样负荷量的活动之后,处于竞技状态高峰的高水平运动员的恢复过程,在持续时间上要比二级和一级运动员快0.5—1倍。即使是处于同一训练阶段,从事同一运动项目,水准相当的高水平运动员,在发展速度力量的训练课之后,恢复过程持续时间的差别范围在36—48h;在发展有氧性活动的耐力训练课后,恢复过程持续时间的差别范围在48—120h。2.2消耗与恢复的时间性与空间

7、性消耗与恢复的时间性表现在:在等同条件下,不同能源物质恢复的速度不同,达到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同。消耗与恢复同时具有空间性,即:在不同训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机体承受相同负荷刺激消耗与恢复的速度和量不同。据保加利亚的拉赫伊利耶夫报道:“在《贝尔梅步》高原基地进行过训练的运动员,在体能指标、最大吸氧量指标、以及比赛中的血乳酸指标,都要高于海平面进行训练的对照组运动员”。在对106名过度训练运动员的资料分析,有6名(占3.7%)属于破坏生活制度(环境因素)而引起。由于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