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第3课(文科)宋明理学.ppt

高二历史教案--第3课(文科)宋明理学.ppt

ID:56293247

大小:2.64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6-09

高二历史教案--第3课(文科)宋明理学.ppt_第1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3课(文科)宋明理学.ppt_第2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3课(文科)宋明理学.ppt_第3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3课(文科)宋明理学.ppt_第4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3课(文科)宋明理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教案--第3课(文科)宋明理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清,一般指道教用语。“三清”之称始于六朝,开始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为道教尊神,是伴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逐步形成的。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仙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秦朝西汉初期西汉前期隋唐宋明明清之际魏晋南北朝产生蔚然大宗受打击复苏独尊新发展新体系(理学)正统地位受挑战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汉武帝以后2、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正统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儒学受挑战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

2、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读读诗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福建泉州老君岩道教圣地武当山道教在民间传播: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汉末年,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

3、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第3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魏晋隋唐时期——三教合一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理论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1、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家交融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儒学新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③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

4、”,要么是“不明”。②道教在民间传播(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①佛教盛行(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三教合一时期二、宋明理学“理学”一词的概念: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道、佛儒(根本)(目的)宇宙自然思辨哲学理学伦理道德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

5、、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二、理学在宋代兴起的背景宋明理学主要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程颐朱熹程颢集大成者集大成者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

6、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是什么?1、阅读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材料2:“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道德观是什么?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1、阅读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又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是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材料3: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怎么才能把握“理”?(方法

7、论)“格物致知”1、阅读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程朱理学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宇宙观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道德观3、通过(二程)“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材料:“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天理是本原人性亦天理仁义礼智信三纲与五常格物致于善1、探究:程朱理学有哪些影响?①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