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92612
大小:266.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6-09
《比喻课件(廖秋波专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龙门中学廖秋波高考《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比喻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能力目标:1、能正确地判断比喻种类及各种类的特征,鉴赏诗词、文段中的优美的比喻现象。2、语言运用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手段,使语言形象、生动。情感目标:通过对比喻的表达效果的认识,培养学生品味欣赏优美语言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一、阅读理解《金榜一号》85页有关比喻的内容,自主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比喻?2、比喻的结构是怎样的?3、比喻的作用是什么?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比喻1、
2、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3、比喻的作用①生动形象,突显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回顾旧知识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
3、象奇特、新颖。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构成比喻的基本要求是本体与喻体一定要是异类事物,且有相似点。两者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两者是同样性质的事物都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①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②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③例如:看着河中的小鱼嬉戏着河水,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故乡那潺潺的小河边。(表示想像)④。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牛玉儒、叶欣、任长霞等。(表示举例的引词)二、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4、“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鉴赏诗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答: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形象地写出了愁的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2、暗喻
5、。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接,有时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广州是祖国的南大门。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3、借喻。甲(本体)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喻体),也不用喻词。例:(1)山上挂着一条白色的带子。(2)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3)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创造宣言陶行知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
6、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文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答案: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1)朱自清《春》:“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2)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练习:在
7、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独立;人的一生像__,要__,_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智慧须成熟;人的一生像__,要_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示例: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立场须坚定;人的一生像火,要炽烈,事业须旺盛;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恳;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8年全国卷Ⅱ)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