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doc

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doc

ID:56263065

大小:2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04

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宿迁市四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B.句读/渎职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恪守/贿赂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宿命/沧海一粟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2)但是,在全舰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3)有自己的主导文化,才不会在的世界中丧失自我。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没有文化的强

2、力支撑,就没有民族的复兴。A.启示庄重琳琅满目B.启事庄严琳琅满目C.启示庄严五光十色D.启事庄重五光十色3.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通。(4分)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

3、光辉。▲▲▲▲4.下面的语句细腻地写出了阿房宫内的歌舞给人的感受,请用现代汉语把它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5分)原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译写:▲▲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

4、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9-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5、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苏辙《六国论》)丙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苏轼《六国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赂秦耶率:都,皆。B.始速祸焉速

6、:加快。C.泊牧以谗诛以:因为。D.皆椎鲁无能为者椎鲁:愚钝。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六国灭亡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赂秦而力亏②六国互丧③以地事秦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⑥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其中“非兵不利,战不善”为两个分论点之一。B.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对齐国是谴责;对燕、赵两国则是同情,认为两国“智力孤危”,灭亡是无可奈何的事。C.苏洵《六国论》除

7、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比喻、衬托等论证方法,有时几种论证方法结合使用,很有逻辑力量。D.苏轼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则是“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他们的残暴与秦始皇、秦二世不相上下,这与杜牧《阿房宫赋》的观点是相同的。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分)▲▲(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3)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3分)▲▲三、古诗词鉴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