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614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0
《高脂血症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脂血症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高脂血症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及其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简称《指南》)的差距。方法收集2012年本院2000名体检者的相关资料,统计符合《指南》药物治疗标准的人数;统计符合《指南》药物治疗标准实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人数和未治疗人数。结果2000名体检者中,649名应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占32.5%,实际服用他汀类药物96名,服用率为14.8%。极高危服用率为58.4%,高危服用率为28.8%,中危服用率为6.4%,低危服用率为5.4%。结论高脂血症
2、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率较低,与《指南》要求差距甚远,应重点关注。[关键词]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9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3(a)-0144-03从1990年起心血管疾病持续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1],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每年有150万~6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脑卒中死亡率为(58~142)/10万,每年有300万
3、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常在首次发病时就有致死、致残的风险。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心脑血管病变恶化的全过程。所以,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2],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血脂水平在过去20~30年迅速上升[3],全国各类血脂异常者
4、目前估计有1.6亿[4]。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主要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及抗缺血性疾病。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12月本院40岁以上自愿参加研究的体检人员2000名。其中,男性1291名,年龄40~88岁;女性709名,年龄40~81岁。1.2方法6对2000名体检者进行病史询问,包括是否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冠心病、脑
5、卒中、周围血管病)以及心血管介入治疗史等。并完成相关检查,了解其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5]危险分层和起始治疗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根据其危险分层和血脂指标,判断其是否应该进行药物治疗(表1)。2结果根据《指南》判定标准,2000名体检者中,649名应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占32.5%,其中,男性453名,女性196名。实际服用他汀类药物96名,服用率14.8%。极高危77名,45名服用他汀类药物,32名未用,服用率为58.4%;高危73名,
6、21名服用他汀类药物,52名未服用,服用率为28.8%;中危295名,19名服用他汀类药物,276未服用,服用率为6.4%;低危204名,11名服用他汀类药物,193名未服用,服用率为5.4%。年龄 目前国内6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实际干预率不足40%。近29%的极高危患者和36%的高危患者应给予干预而未行干预[10]。本文调查对象为城镇居民,他们总体知识水平较高,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在疾病预防中经济因素
7、影响小;但平时运动相对较少,高脂饮食普遍,结果令人担优,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是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相对较低。为提高药物使用率,临床应加强医师对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意义的认识,改变部分医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认识误区。加强医生对《指南》的知晓率,提高医生对《指南》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应加强高血压、冠心病未行血运重建者及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知识;提供他汀
8、类药物治疗的必要信息,使患者认识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列举不遵医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提高患者规范调脂能力,制定合理、有效、安全的防治策略,提高达标率,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病死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参考文献][1]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