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47797
大小:130.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0-03-24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福安实小薛立刃教材分析:《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
2、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全文,感悟诵读槐花的美与多(即第一段1-5句话)第二课时:感悟诵读槐花的香与甜,回顾全文,深入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第三课时:检查背诵全文,体悟作者语言的魅力,学写生字词。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教学准备:课件(槐花图片,配乐钢琴曲《秋日私语》,音乐《天涯海角》)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诱情激趣。师:上节课,我们在作者的生
3、花妙笔中,领略了《槐乡五月》盛开的槐花。在你的印象中,槐花是怎样的?生:槐花很多生:槐花很美师:好花专为好人开,瞧,这一树槐花就是专为咱们三(1)班小朋友开的。【课件示槐花满枝的图片】(生:哇)来,谁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赞美这满树的槐花呢?生: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一片白茫茫师:你赞美的是槐花的多。还有谁也想说的?生:我想说:槐花真美呀!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近看……师:谁有补充的。生:我想补充,槐花美,吸引了蜜蜂和孩子们。“嗡嗡嗡……啪啪啪……”……[设计意图]这是一篇诗一般的美文,美文要美读,美文要美教,教师导入看似轻松,实则一种轻轻的唤醒,唤起学生以文本走进文本,为本节课
4、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二、品读赏析,沐浴槐香。1.导入:师:槐花真多呀,槐花真美呀。更吸引人的槐花在课文深处。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五月》,细细咀嚼,慢慢琢磨。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领略到槐花别样的魅力。2.生默读师边巡视边提示:有声的朗读是一种交流,无声的朗读是一种思考。请边读边在书上记下你的体验。3.品评:师:你还感受到槐花的什么魅力?品香生:我从“中午,桌上就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感受到槐花真香呀!师:(板书“香”)你真会读书。槐花饭的香味到底有几种,数一数?(生数着数着叫到:“数不清”)师:怎么会数不清呢?生
5、:因为有个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种香味没写出来。师:你不仅会读书,还会读标点符号,真聪明。师:老师也想读读,(师故意打乱顺序读成“醇香、浓香、清香”)生:不能这样读,因为这几种香味是由淡到浓地排列的,不能打乱。师:那你能把这种由淡到浓的香味读出来吗?生读。师:你们体味到由淡到浓的香味了吗?生:不够。师:谁敢挑战他?(生纷纷举手,再指名读,一个比一个好)生齐读。师:这清香,这醇香,这浓香,全弥漫在空中,和煦的风吹呀吹,槐香随着风飘呀飘。让我们闭上眼,轻轻地吸一口,你闻到——(清香),再走近嗅一嗅,不由让人夸赞到真是——(醇香)哪,睁开眼,让我们再深吸一口——这就是(浓香)呀。难怪作者这回会说
6、:“连风打的旋都——”(师引读,生齐读下一句)师:短短的两句话罗列了这么多种香,不过,我更喜欢另一个字,它不带香,却写出了香气沁人心脾的感觉。请仔细品品这两句话。生:我觉得应该是“浸”字师:你们意见一致吗?你们真有一双慧眼哪。师: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因为浸字写出了整个槐乡到处都是香味的感觉。师:老师查了字典,浸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在这里,应选择哪一种呢?请听题:①泡在水里②被水渗入③比喻自于某种境界。生:第三种师:那么整个槐乡都处在哪一种境界中呢?师:每逢五月,槐乡的天上、地下、四面八方处处花香四溢,浓郁醉人,大人、小孩、村庄、田野,无不沐浴在槐花造就的香海里。让我们把这种浓浓的香传递
7、给在座的老师们吧。(生齐读)师:还有谁能读得更香的,来展示一下。(一生读)师:读得怎样,谁来评评?生:他读得很响亮,但我觉得这么香应读得轻一点,慢一点。师: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愿意试试吗?(生缓缓地,轻轻地读,全体掌声)师:你读得真香呀![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教师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对文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