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方式.doc

改变教学方式.doc

ID:56245311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4

改变教学方式.doc_第1页
改变教学方式.doc_第2页
改变教学方式.doc_第3页
改变教学方式.doc_第4页
改变教学方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变教学方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子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传统课堂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是“知识本位”,教学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课堂教学单调枯燥、单方灌输;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空泛、低质、缺乏策略,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最终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很多学生会觉得物理难学,上课热闹下课冷,课上点头课后忘,作业难交;有些学生却觉得物理是很有规律可循的学科,既容易拿满

2、分,又能培养创新能力。这说明存在一个学习效率高低的问题。  这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新课改要求,唯有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积累“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又出现新的误区:从教师的层面来看,往往是“一言堂”变成“满堂问”,“填鸭式”变成“放羊式”,“师灌”变成了“生灌”;从学生的层面来看,组织形式从“个人学习”变成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活动内容则从“真活动”演变为“伪探究”;从教材的层面来看,“传统课程体

3、系”演变为“新课标课程体系”。老师们出现如下困惑:学生活动形式化、多媒体演示化;对“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体系不适应;内容多,课时不够;螺旋式上升导致教学要求难把握;对传统内容新的处理方式不适应;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挑战难以应对;与现代科技相联系的内容增加,多数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初高中衔接存在问题;许多教师仍没习惯加强物理与实践的结合,仍“从物理到物理”;高考的选拔性与高中基础教育存在永恒矛盾。所以,《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的研究势在必行。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如何在传统课堂和新课改现状中找到平衡点,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可操作性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模式有待探索。二是要保证有效教

4、学顺利进行需要什么条件保证。三是如何进行学法指导。2、研究意义实践意义:为了既提高学生主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切需要研究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可复制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典型案例。理论价值:研究有效教学的条件、标准、策略,提供可推广的有效教学理论指导。3、省内外研究现状2001年,钟启泉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认为是推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实践持续深化的得力助手。(什么是“有效教学”?答:“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

5、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10年来,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面广量大,从最初相对集中于教学理论层面的抽象策略或宏观策略的探讨,向教学实践层面的具体策略或微观策略的探讨发散;有些关于教师特质、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重点;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和内在机制、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有效方法等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成果还较为贫乏。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教改实验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吕渭源等的有效教学研究和上海市教学研究室的有效教学调研也是有价值的借鉴。新一轮基础教

6、育课程改革以来,我省积极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注重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打造“高效课堂”,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先学后教等教学法都已经在一些学校实践性验证。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起一个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我们先采用“提前预习、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预期突破: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通过实证性研究,总结出既能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4、理论依据本学科

7、课题研究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为核心,突出新课程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过程、教学效益和教学策略,建构发展性的有效教学评价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主义、物理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和“最近发展区”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学科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