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

ID:56243672

大小:106.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3-24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1页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2页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3页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4页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5页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6页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7页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8页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9页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管桩试桩方案(同济)台州中心港区(临海)疏港公路一期白沙~头门段钢管桩试桩试验方案一、工程概况台州中心港区(临海)疏港公路一期白沙〜头门段工程是台州临海港区三大工程(港区码头工程、疏港公路工程、北洋围涂工程)之一,起点为临海市上盘镇白沙村附近,与现有的东海大道相平交,总体走向西东向,经白沙、鹿晴山、大竹山至路线终点头门岛,与头门岛港区施工陆岛码头相接,路线全长15.608km。第四合同段为大竹山跨海特大桥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6+909.5〜K9+454.9,路线全长2.545km。桥梁采用4X(2X16)

2、+3X16m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5X(6X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95+170+9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X5X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第五合同段为头门岛跨海大桥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9+786.1〜K12+951.0,路线全长3.165km。桥梁采用8X(6X50)m+3X(5X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二、试验依据K台州港临海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与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签同书;2、《台州港中心港区(临海)疏港公路工程一期(白沙至头门段)工程初步设计》文件;3、浙江省发改委对《台州中心港区

3、(临海)疏港公路工程一期白沙至头门段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批复》;4、《大竹山跨海大桥、头门跨海大桥船舶撞击力标准及防撞方案研究报告》;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2009年9月;5、《台州中心港区(临海)疏港公路一期工程大竹山桥波流力研究》大连理工大学海鬧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12月;6、《台州屮心港区(临海)疏港公路一期白沙至头门段工程第四、五合同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2010年1月。7、《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8、《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

4、4)9、《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三、试桩冃的由于跨海大桥工程规模浩大,两座跨海特大桥采用钢管桩基础的区域长约3.85km,共77个桥墩,占桥梁总长的67.7%,现有地质资料表明工程区域地质较复杂,且无直接可以利用的试桩资料,因此有必要在工程区域进行试桩。通过试桩为设计参数的确定以及桩基沉桩设备和沉桩工艺选择提供依据,确保大桥的安全可靠。本次试桩根据跨海大桥水中非通航孔桥打入桩基础方案,试桩暂定2组,共计2根试桩(①1.5m钢管桩),本次试桩目的在于:%1通过试桥确定4)1.5m钢管桩的桩基

5、承载能力,选择经济合理的持力层和桩长。②确定钢管桩在不同土层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③确定钢管桩的桩端闭塞效应。%1根据试桩为木工程钢管桩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改进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锤型选择和停锤标准等提供参考意见。%1验证《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质参数取值合理性。%1通过试验实测钢管桩周围泥面在施工期(上部承台结构未形成以前)在冲刷作用下的标高变化情况。四、水文、地质资料4.1、水文4丄1潮汐本工程所在的椒江河口海域,浅海分潮振幅Z和远大于20cm,浅海分潮显著,属非正规半日潮浅海海域;涨潮历时少于落潮历时

6、,其涨落潮历时差值可达2h以上,是我国潮汐不等较显著的海区之一;台州湾各测站的平均潮差均较大,约4m左右,和浙南的乐清湾、温州湾等同属于我国强潮海湾之一。为了开发头门岛深水作业区,2003年10月在台州市椒江口门外头门岛附近海域布置7个临时潮位观测点,结合长期潮位和实测资料分析本海区潮位特征值见表4.1(以吴淞零点起算)。实测资料表明:头门岛附近海域最高潮位为河口高于外海,最低潮位则北部低于南部,在中部沿海白沙测站潮差达到最大。表4.1头门岛附近临时潮位站潮位特征值表4.1.2潮流根据《台州港临海港区规划研

7、究》报告:由2003年9・10月水文全潮F=(W01+WKI)/HM2<0.5,浅水分潮系数G二(WM4+WMS4)/HM2=0.33-0.06,故潮流类型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流。M2分潮流椭圆率K二0.01〜0.23之间,表明工程海域潮流运动属往复流,并呈一定的旋转性。4.1.3波浪测区波浪多为风浪以及风浪和涌浪兼有的混合浪,波浪较强。根据大陈岛海洋站多年资料统计反映,涌浪主要集中在ENE和SSE向,风浪以N〜NE向最多。主浪向受季风更替和台风风向控制:在秋、冬、春三季中的风浪主浪向为偏北向,至夏季转

8、为偏南向;而涌浪的主浪向在秋、冬、春三季中为E向,夏季转为偏SE向。该海域多年平均波高1.2m,台风影响时,9m以上的特大波高在N〜NE,E-SSE和SW向均可能出现。表4.2大陈站累年各方向波高分布表注:表中为H1/10的平均波高,Hmax为H1/100最大值表4.3大陈站设计深水波要素表4.2、工程地质4.2.1地层岩性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冇:前第四系上白垩统火山岩、第四系海积淤质土和残坡积碎石类土等及少量侵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