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有效指导习作教学的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有效指导习作教学的方法一、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指导习作是个循序渐进、复杂的、重要的过程。我以为作文指导课上不是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是如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兴趣调动了,才会给学生的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才会发展学生思维,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的进发。'兴趣乃写作之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1、设计导入力求新,激趣“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没有情感,没有
2、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我带来了小时侯和老师的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个个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并窃窃私语,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我打开音乐,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空闲时,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不自禁地想起个人,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稍停
3、片刻,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我的小大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大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我有些许感动,没有想到这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只见学生托腮沉思,满面春风,继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下子调动了起来。2、体验生活力求新,激趣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如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
4、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如指导写秋景的文章,我带领大学生走出了校园,置身于自然,学生心情荡漾,在秋景中漫步,畅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扫视辽阔大地上的金黄稻穗、爆裂的豆角;倾听潺潺水流轻柔的流淌声、收割机的轰鸣声;再俯视脚下那飘落的、静静沉睡的片片黄叶,饶有兴致地拾起,玩弄,细赏,想秋天的景,秋天的人,定在大学生心灵深处放飞,化为
5、语言文字的也应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了。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二、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小学作文教学就是要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练习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其形成最基本的用笔说话的能力。良好的习作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用笔说话的能力”将大有裨益,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1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的好习惯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鲁迅先生说:“如要创造,第一要观察。”观察与思考是写作的材料之源。现在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即使勉
6、强草成,也是空洞平淡之作,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心中积累的素材贫乏,缺乏应有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时有东西可写,教师就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要非凡注重抓住观察的有利契机,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偶发事件或开展游戏、组织参观、访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爱好,指导学生对身边的人、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进行广泛的观察,从而获得作文的第一手素材,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能做到选材真实新奇,表达真情实感,而不至于胡编滥造2重视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观察与思考是学
7、生积累知识,锻炼思想,丰富情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观察,而且是一种间接但又易于深刻认知的观察。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狭隘性及知识阅历的浅薄性,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深刻观察和熟悉主要靠阅读。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本身的语言因素,体验文章的语言美,积累语言表象,分析领悟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另外在教育学生认真读好课本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一些报刊和其它书籍,使其通过广泛的读、视、听,大量摄取信息,扩大知识面,
8、锤炼思想,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有当学生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充分感受生活,才会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好作文。3重视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小学生作文,就是要使其学会独立地、正确地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教师可通过扎实的对字词句的练习,来逐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每次习作练习中,教师可根据习作的要求,先让学生围绕怎样真实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一要点进行充分的说、充分的议,让学生在相互的听说中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