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陌生的力.doc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

ID:56219811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1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_第1页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_第2页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_第3页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_第4页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引入:同学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每组推荐两名同学,比一比,看谁的力量大?设计思想:这个小游戏学生非常熟悉,而且又与力密切相关,通过它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不仅是拔河,我们在做各种各样活动的时候都要用到力。谁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两个生活中用力的例子?出示臂力器,谁给大家演示一下?他用力了吗?你怎么知道他用力了?板书:手压臂力器产生力弯曲活动1:体验身边的力请你利用桌上的器材和身边任意物体,展示几个力的实验,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并仿照老师给你提供的方法

2、,描述实验的过程。学生展示小组设计的实验。既然这些现象都与力有关,它们一定隐含着一些共同的特征!请大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学案上的问题:对比这些与力有关的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仔细观察,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并记录下来!通过我们的归纳和概括,我们发现要产生力,1需要两个物体;2得施加一个动作,我们称为作用。在物理学中,我们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两个物体是否一定要直接接触才能有力?举例说明。刚才我们通过分析生活、生产中跟力有关的现象,寻找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得出了力的概念,实际上应用了一种归纳概括的方法。

3、所谓归纳概括,就是在各种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种方法在人们研究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时经常用到,希望大家用心体会。设计思想:我们对于力的定义已经淡化处理,但应该让学生体验从生产、生活现象中归纳力的概念的过程,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力的定义。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为他们引思路、教方法、供条件,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从学习到模仿再到创新,他们完全有能力找到答案。而归纳、概括的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升华,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

4、方法的应用。力能产生很多现象或者说力对物体会产生作用效果。我们看不到力,却能通过效果去研究它、认识它,这就是科学方法的作用和力量。我发现力产生的现象很多,能不能把它们简化一下,根据它们的相同点,把这些现象分分类?活动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各种各样的力现象,你们认为可以把力的作用效果分成哪两类?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我们发现:1、力可以,如:。2、力还可以,如:。设计思想:通过补充微小形变演示器,让学生体会到力确实会引起形变,即使有时看不见,它也实实在在发生了。又一次体现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科学仪器的重要

5、性。有关力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了,下面我们用一种方式来鼓励一下自己!据说德国人有一种方式,拍桌子,咱们也来试一试,谁拍得越响,说明对自己越有信心!你的手有什么感觉?明明是我们拍桌子,为什么手觉得疼呢?即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施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看书79页,并完成80页实验探究。活动3: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用力拍自己的大腿,同位俩掰手腕,再结合身边的器材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选择其中一个实验进行解释。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举出一例说给你的同伴听。比一比:看谁的语言最

6、准确最精炼!观看视频:1.具有悠久历史的牛津-剑桥划船对抗赛,请解释:船为什么向前行驶?2.神舟7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请解释:火箭为什么能升空?设计思想:通过一些人人可做的小实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要求学生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释两段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请你总结:1、我学到了什么?2、我有哪些收获?3、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今天我们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也许有的同学产生了新的想法,回去试一试,说不定隐藏着一些有价值

7、的发现。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奥妙无穷。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学习、探索、发现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课后作业:查阅资料,写一篇调查报告——体育与物理。教学反思:1、本节课把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师生共同分析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2、重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如分析概括的方法、分类法等,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会使他们受益终身。3、教学的设计应该更加细致周全,如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对于一个确定的力,它的施力物

8、体和受力物体是确定的,应让学生明确这一点;再比如解释船为什么会前进?应教给学生做这类题目的思路和方法。4、教师的讲解要顺应学生的思维,多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