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李约瑟的道路——庆贺李约瑟博士90寿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哲学研究》1991年第l期)李约瑟的道路庆贺李约瑟博士90寿辰—林德宏三个问题,。199D年12月9日是李约瑟的90寿辰他把半个世纪的心血献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著作等身,蜚声全球,把这项研究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必须着重回答以下三个何题(1)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3)为什么20世纪西方一些.科学家对中国传统思想怀有浓厚的兴趣?一前两个问题,李约瑟早已明确提出。人们还特别把第二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问题”。他已:,,经和
2、将要出版的7卷约30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以及数以百计的论文已对前两个问题作了回答。对于这样综合性的问题,常常是见仁见智,很难有最后统一的定论。但李翁。,。的见解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国内外学术界只要一提起这两个问题必然要谈及李翁的观点,。这第三个问题李翁本人并未明确提出但他本人从一位优秀的生物化学家转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专家这种转向本身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李翁对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学术道路的改变李约瑟的90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37岁以前研究生物化
3、学,37岁以后研究中国科技史。李约瑟后半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从新兴的生物化学走向古老的中国文化的道路。,,大学期间李约瑟在剑桥冈维尔一凯厄斯学院学习生物化学并在霍普金斯教授创建的著名的生物化学实验室学习和工作。他学习刻苦,才华出众。他在当研究生期间就完成了一项关于神经病的生物化学课题,第一个在生物化学与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之间架起了桥。,,,梁1924年年仅24岁的李约瑟获哲学博士学位很快又获科学博士称号并被推举为冈维,,,超越生活意味着回到俗世但这样一来哲学又将是什么它的位置何在?这些问题也正是,。,、作者所咀
4、嚼的并未有什么答案然而可以确信无疑的是科学所蕴含所依凭的文化性质,,和文化状态在今天的哲学认识中已经充分袒露如果说科学哲学的兴起是一次思想文化的,,,模式转换那么迎接方法论理想失败的则必定会有一次新的文化模式的转换而且可能就、。一在最近的二三十年内一-、-一一:一(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尔一凯厄斯学院的研究员1926年他出版《怀疑派的生物学家》1931年出版三卷本《化学胚,。,胎学》为这一新兴学科莫定了基础3岁时他从相当于助教的职称直接晋升为相当于副教授的职称。·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翁的好友漏吉星教
5、投在评论李翁前半生时说:“如果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他很可能会成为英国另一个霍普金斯式的人物最终成为生物化学教授并被王室。,,封以爵士称号然而命运却以特殊的方式为他作了另外一种安排使他放弃生物化学研究而致力于他完全生疏的中国科学文化史的探讨。他在科学活动处于鼎盛时走完了自己前半生,。:”,”的旅途而后半生则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尸导言辽宁科技出版祥工986年版)、,一位在新兴学科领域已作出成就处在第一线的年轻科学家为什么会突然转向看来同,原专业毫不相干的新领域?为什么未到不惑之年的李约瑟博士
6、正在一条宽广道路上迅跑,“时会突然拐进一条在当时是前景难卜的小路,’?。这有外部的原因1937年鲁桂珍等三位中国学生到剑桥霍普金斯生物化学实验室攻读学。,:位李约瑟博士看到这三位中国青年的智力并不比西方人差不禁向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技术成果如此之少?为什么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前一个问题激怒了鲁桂珍女士她义正辞严地反问您对我们中国了解多少?您凭什么,断言中国在科学方面没什么成就?在古代中国许多科学和文化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西方!,,,“”。李约瑟从此明自他向鲁桂珍提出的前一个问题纯属出
7、于无知是个伪间题他后来通,,。过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以大量的确凿史料雄辩地展观了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可是为什么中国米能产生近代科学,这个问题却始终在他脑海中盘旋。他决心向鲁桂珍学习古代汉,,“。,”语了解和研究中国科技与文化史开始了他后来所说的阪依过程所以有人说李约瑟改变了世界科学史的面貌,鲁桂珍则改变了李约瑟的一生。。,。,这也有内部的原因中年的李约瑟具有哲学头脑有哲学论著发表同时他已开始研。,。究科学史英国是具有科学史研究传统的国家剑桥大学是英国科学史研究的一个中心在剑桥求学时期,李约瑟就深受英国著名科学史家帕
8、廷顿、桑格尔等的影响,还读过丹皮尔的。。《科学史》1931年他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他先后出版了《擂图本生、、理学史与生物化学史》(卫926年)《胚胎学史》(1934年)《近代科学的背景》(1935年)等科学。,,,史专著他当时己是一位科学史家因此他从学科史的研究转向中国科学技术的通史研究是有一定基础的。李约瑟在中年改变了他的学术道路,还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