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1.1认识运动 教案 粤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教学目标用心爱心专心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用心爱心专心★教学重点: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2、质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用心爱心专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物体在运动,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些常见的运动,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1)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飞一般地冲向饭堂;(2)小贝用他的黄金
2、右脚输送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精美弧线后,皮球越过对方人墙,直挂球门死角.(3)姚明站到了罚球线上,一张手,有了!再一张手,又有了!连罚6个,个个球中红心。用心爱心专心生:这些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师:对,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mechanicalmotion)。在这一章,我们主要研究研究机械运动,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二、新课教学用心爱心专心(一)参考系(referenceframe)1.参考系的定义师:播放FLASH:炸弹运动的轨迹提问:为什么地面上的人认为
3、飞机上落下的物体是沿抛物线下落的,而飞机上的人则认为是沿直线下落.生:因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参考系。师:对,参考系怎么定义呢?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用心爱心专心2.几点提醒:(1)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学生举例:运动的汽车,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选司机为标准,汽车是静止的……用心爱心专心(2)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
4、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3)应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唯物辨证思想.有时候,研究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例如,大家看到书放在桌面上,认为它是不动的,它确实绕着地球以3百万千米每秒的速度绕着太阳转。所以运动的相对而言的。用心爱心专心(二)质点(masspoint)1.动手做做看:假设一列长度为500m的火车以速度100km/h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用心爱心专心(1)它在3秒内所走的路程是多少?(2)它经过一长为500m的桥时所需要的时间。(3)它从广州到上海需要的时间(广州到上海1200km).思考:从上
5、面的问题中,你得到什么启发?生:在某些问题中可以忽略火车的长度。用心爱心专心2.质点的定义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3.理想化模型用心爱心专心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我们把抓住问题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近似的一种思想称为理想化模型。生:举例在初中学过的理想化模型,光滑的斜面用心爱心专心4.物体看作质点条件问题:研究火车的各种运动情况时,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火车的长度?哪些情况不需要?生总结回答:略师总结: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上面问题中第(
6、1)小问的情况)或影响很小(如问题中的第(3)小问的情况)时,完全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质点。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讨论与交流: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研究地球自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师:播放FLASH:地球自转、公转,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生: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可以忽略地球的大
7、小,所以地球不能看作质点;用心爱心专心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此时,地球能看作质点.师:注意: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例如: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成质点,对吗?(不对,要看研究的问题判断能否看成质点。要是研究某个原子核与其他原子核之间的作用,就能把它看成质点。要是研究原子核内部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用心爱心专心三、随堂训练1.将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
8、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的理解.诗中描述了什么物体的运动?它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你对于诗人关于“榆堤”“云”“我”的运动与静止的说法有没有不同的认识?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个小东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