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40301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0
《高中语文 《琵琶行》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序文对照相得益彰——《琵琵行并序》教学实录(一)回顾起来,《琵琶行并序》课堂教学一共进行过四次,第一次初登讲台,采用的形式是什么已经有点模糊;第二次采用的是窜讲;第三次采用的切入方法是,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话并阐述为什么,从而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学习。本次教学我想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本单元前两篇分别是《蜀道难》与《杜甫诗三首》。也就是说,在这《蜀道难》与《杜甫诗三首》当中,我努力的地向单元自读提示的要求靠拢,而本课的教学,由于白居易同样是一位伟大实现主义诗人,其创作方法与杜甫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本课教学想在现实单元教学提示的前提下,再寻求一个新切入点。带着
2、我种想法将《琵琶行》读了几遍,在读的过程当中我逐将视放在了诗的序文与正文上,经过几遍的比较全面的思考最终决定采取“通过读来比较序文与原文的不同,在比较中体味本诗的语言之美与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策略,其实和我所带学生有直接关系。从这届学生升上高一来,在作文教学方面就存在一个让人十分头痛事情。那就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只会概述,不会其他。读他们的文章真可谓味同嚼蜡。希望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能从根本上意识到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文章,进而努力在实践当中去改变。(二)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琵琶行并序》,计划用时两节课。本诗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读来比
3、较序文与原文的不同,在比较中体味本诗的语言之美与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熟读课文初浅的感受序文与正文的不同,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将这首诗朗读一篇,在读的时候大家注意勾画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且初步感觉序文与正文的不同。我和学生们一起朗读诗文,大约五分钟后,读课文结事束后。我和同学们说:“在刚才朗读的过程中有几个字需要注意一下。‘委身为贾人妇’的‘贾’读‘古’而不读‘甲’;‘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裳’在这里读作‘常’,这是古音异读;‘家在虾蟆陵下住’的‘虾’课下有注释,请大家注意。好刚才我们第一次朗读课文,请大家感觉一下
4、,序文与正文有哪能些不同?”生1:序文简单,正文比较细致。生2:序文的字数比正文少,而且字体也比较大,序文是叙述而正文是描写。师:刚才吴同学所讲三方面的不同,最有价值的是最后一个不同。然这句话说的不太完整,更全面的表达应该是:序文是叙述而正文不刚刚是叙述。其实刚才吴同学看到的是序文与正文在什么方面的不同。全班学生没有回答的。我又说道:“叙述其实就是记叙,那记叙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表达方式!”师:表达方式包括哪些内容?生(齐答):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师:谁还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生3:正文中有修辞手法的使用,而序文中则没有。生4:我感觉正文
5、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而序文就像葡萄干。师:这个表达很优美,你能具体阐述一下吗?生4:总体感觉是这样,具体阐述我还没想好。5用心爱心专心师:第一阶段的简略分析,我们先告一段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曹灿的诗朗诵〈琵琶行并序〉。在欣赏时仍然注意体会序文与诗文有何不同。大约七分钟后朗诵结束,我请同学们阐述自己的想法。生5: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一样,序文当中没什么感觉,而正文当中的感情浓郁。生6:正文和序文的详略不一样,序文略正文详。生7:正文当中有衬托手法的使用,而序文当中没有。生8:序文的开头在正文中没有,正文的结束在序文中也没有。师:的确是这样,马同观察的十分细致。刚才几位学说的
6、都很好,有没有比他们说的更好的。生9:语言方面,序文没什么讲究的,而正文讲究韵脚,字数整齐。生10:序文的语言应该简单凝练,而正文的语言更饱满优美。师:王同学的概括很到位。其实诗歌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每种风格有一些表述的俗语。如李白清新豪放,杜甫沉郁顿挫,曹操慷慨悲壮等。希望大家注意积累体会。师:下面我想找一名同学模仿刚才曹灿的诗朗诵,给大家将《琵琶行并序》朗诵一遍。在该同学朗诵的时候,大家注意体会他把握的是否到位,同时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朗诵者的朗诵刚刚结束,同学们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已经说明,朗诵者朗诵的的确很好。于是我又问同学们有何感受。生11:正文当中有很多名句
7、,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生12:关于琵琶声描写的很形象。生13:人物形象写的也挺好。师:其实关于两篇文章的比较,我们常常从这些角度来从手:第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大家都特别熟悉,我想强调的有描写和抒情。描写是所有表达方面中有复杂,最具表现力的,从不同的角度其有不同的方法,大家要注意。第二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大家知道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等。第三就是表现手法的不同,想象、联系、对比、衬托,抑扬等。第四方面就是谋篇布局,如详略、伏笔、照应、线索等。第五,还有语言风格的不同。这五方面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