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doc

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doc

ID:56123058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6

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doc_第1页
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doc_第2页
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doc_第3页
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doc_第4页
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如何把握好“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呢?我认为应该明确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明确“预设”与备课的关系 教学“预设”形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学设计,“预设”本身是一门科学、一种方法、一项艺术,是教师进行科学备课的指导思想。而备课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必须采取的准备活动,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这是二者之间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设计与以往的备课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教师关注的角度不同。以往的备课关注的是“课

2、”,教师考虑的重点是为如何讲课而做准备,而教学“预设”关注的则是“学”,研究的是“以学定教”的问题,展示的是教师如何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的状态。其次,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同,以往的备课,教师只是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更多研究的是如何传授好教材的知识内容,实际上教师自己演变成了教科书的“传声筒”,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创造性很难体现,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融于教学之中,进行创造性活动,从整体着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再次,对教学对象的观照不同。以往的备课往往是“目中无人”,虽然也提倡“备学生”,但考虑的是如何

3、让教学对象多接受一些基础知识的问题,而“预设”则“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考虑的是如何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教学“预设”既要预先思考设计“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过程,创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和环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等。同时,还要尽量思考分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和问题,注重教学流程的生成性。最后,从实施教学的过程上看,备课仅仅是存在于课前的准备阶段,而教学“预设”自始至终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于上课之前的准备阶段,还包括在课堂上进行随

4、时自我调整的实施过程当中,以及课后对原设计进行评价与重新修正的自我反思中。 二、提倡精心“预设”,凸显教学个性化 教学“预设”不是一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通过预知“学情”,预想“可能”,预测“意料之外”,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空间和时间”,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使之目的明确、目标集中。教师的“预设”水平与本身掌握的知识量和基本素质有关,也会随着动态生成的资源的多少或状况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说教师会逐步积累“动态生成”的经验而提高预设水平。只要我们能“做一个有心人”去精心“预设”,一丝不苟,不断积

5、累动态“生成”素材,注意随时总结教学经验,我们的“预设”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我们还提倡表现教学的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是指教师具有独特的教学认识结构和教学风格。俗话说: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面对同一事物,每个人都会因自己已有经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识。对教师而言,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预设”的科学性、包容性,竭尽全力准确地预测教学进程中随时可能遇到的“生成”,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识别、选择“生成”良莠的能力以及及时察觉、修正不良“生成”的本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学个性化是手段,是为个性

6、化教学服务的,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必然影响和感染学生,这将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 三、把握“生成”的规律 “生成”虽是动态的,具有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但只要有事物存在,必定就有事物发展的规律。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我认为下列规律是可以把握的。 (一)朗读课文的生成 学生都有着各自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朗读效果。比如,《四季》这篇课文,农村的孩子在朗读时就比长期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有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最容易“生成”无情感朗读和读音不准等现象,这样的“生成”在齐读课文时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只能通过个别朗读

7、才能发现,并及时给予纠正。 (二)书写作业的生成 学生做语文练习或作文,是本学科实施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整合的有效途径,是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必要方式。由于儿童好奇、敢想、敢做的天性,在他们做练习或作文时,能充分表现每位学生创造的潜能,也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或偏差,“生成”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有位教师请学生按照句型说句子“、和在”: 师:爸爸、妈妈和我在家吃饭。 生1:爷爷和奶奶和我在家喝咖啡。(师要求生重说,但没指出哪里不对。) 生:(重说)爷爷、奶奶和我在家喝咖啡。 生2:我和爸爸、妈妈在肯德基吃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