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22146
大小:7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20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一)实验名称:速度、加速度的测定和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王龙学号:1870725100001年级专业层次:网络18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网络春高起本学习中心:大庆油田学习中心提交时间:2019年4月23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垫导轨的构造和性能,熟悉气垫导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2、了解光电计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3、掌握在气垫导轨上测地速度、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4、从实验上验证F=ma的关系式,加深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5、掌握验证物理规律的基本实验方法。二、实验原理1.速度的测量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t~t+△t时间内通过的唯一为△x(x~x+△x),则该物体在△t时间内容的平均速度为,△t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于t时刻的实际速度。当△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t时刻(或X位置)的瞬时速度。(1)实际测量中,计时装置不可能记下△t→0的时间来,因而直接用式(1)测量某点的速度就难以实现。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只要取很小的位移△x,测量对应时间间隔△t,就可以用平均速度近似代替t时刻到达x点的瞬时速度v。不能食言中取△x为定值(约10mm)
3、,用光电计时系统测出通过△x所需的极短时间△t,较好地解决了瞬时速度的测量问题。2.加速度的测量在气垫导轨上相距一定距离S的两个位置处各放置一个光电门,分别测量出滑块经过这两个位置时的速度V1和V2,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通过加速度、速度、位移及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加速度a的测量。(1)由测量加速度在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经过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为t21,则加速度a为(2)根据式(2)即可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2)由测量加速度设V1和V2为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S是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则
4、加速度a为(3)根据式(3)也可以计算出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块的加速度。(3)由测量加速度还可以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位移s(s=x-x0)及运动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测量加速度。根据计算及速度有多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根据式(4)由作图法求出加速度。(4)实验时固定初位置x0(光电门1的位置),改变不同的末位置x(光电门2的位置),使物体(滑块)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出相应的运动时间t,作关系图线。如果是直线,说明物体作匀加速运动,直线的斜率为。以上介绍了三种测量加速度a的方法。具体测量时先把气垫导轨调水平,再使滑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一恒力的作用,那么滑块的运
5、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先把气垫导轨调水平,然后将其一端垫高h高度,使气垫导轨倾斜,滑块在请教为θ的导轨上面下滑,其运动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所描述的内容,就是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本身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书序表述为F=ma(5)为了研究牛顿第二定律,考虑如图1所示一个运动物体系统,系统由m1(滑块)和m2(砝码)两个物体组成,忽略空气阻力及气垫对滑块的粘滞力,不计滑轮和细线的质量等。图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将一定质量的砝码盘通过一细线经气垫导轨的滑轮与滑块相连
6、,设滑块部分的质量为m1,画框本身所受重力为m1g,气垫对滑块的漂浮力为N,此二力相平衡,滑块在垂直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滑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细线的拉力,此力为重物作用于细线所产生的张力T,由于气垫导轨和滑块及细线所受的粘滞阻力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有(6)式中a为运动系统的加速度,根据式(6)有(7)在式(7)中,若令m=m1+m2表示运动物体系统的总质量,F=m2g表示物体体统在运动方向所受的合外力,则式(7)即为式(5)F=ma。根据式(7),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分为以下两步来完成。(1)当系统总质量m保持不变时,加速度a应与合外力F成正比,比值为常
7、数,即(8)实验时,在保持总质量m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合外力Fi=m2ig,即逐次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系统响应的加速度ai。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式(9)成立,(9)则验证了m不变的情况下,a与f成正比。还可以利用上述a和F数据做A~F关系图,若为直线,则可验证式(8),即a与F成正比。(2)当保持系统所受合外力F=m2g不变,改变系统总质量mi=m1i+m2,即逐次向滑块增加不同重量的质量块,测出系统相应的加速度ai。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式(11)成立,(11)则验证了F不变的情况下a与m成反比。还可以利用上述a和m数据作a~1/m关系图
8、,若为直线,则可验证式(10),即a与m成反比。如果式(8)和式(10)均被验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