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1534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20
《婴儿期行为因素对乳牙龋病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婴儿期行为因素对乳牙龋病的影响龋病是一种慢性口腔疾病,乳牙龋齿是我国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疾病,不仅可引起疼痛、早失,影响咀嚼效率,影响小儿发育,还可导致乳牙牙列缺损、恒牙异位萌出,造成颌面部发育异常。乳牙龋齿的发病率与儿童口腔卫生、饮食习惯、家庭因素以及婴儿期的行为因素有关。乳牙龋齿具有发病时间早、患龋率高、多发性、龋坏发展迅速且范围广泛等特点,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龋病的发病率越高。龋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有:致龋菌群及牙菌斑的作用,蔗糖等适宜的底物,敏感的牙齿以及一定的时间。由此可见,婴儿期口腔卫生差,含着乳头入睡以及不良的喂养习惯
2、都是龋病容易发生的因素,必须在婴儿期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防治,以减少乳牙龋病的发生率。乳牙萌出期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乳牙龋齿的影响。口腔的卫生习惯与乳牙龋齿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帮助婴儿清洁口腔有利于预防龋齿的发出。乳牙在4-6个月时开始萌出,刚刚萌出的乳牙釉质钙化不完全,釉质表面呈多孔的疏松结构,矿化程度低,易受到致龋菌侵袭。此时忽视小儿的口腔卫生清洁,导致大量的奶水、果汁等食物长时间堆积在乳牙表面,使釉质脱矿,引起龋病的发生。因此,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应从婴儿期开始形成,对预防龋齿的发生起关键作用。1周岁后喂养习惯对乳牙龋齿的影响
3、。含着乳头入睡与乳牙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龋病病因“四联因素”中的食物及其停留在口腔的时间,是龋齿发生的重要关系。含着乳头入睡,大量的奶水停留在婴儿口腔中,由于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繁殖。另外,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要求1周岁的儿童夜间不再进食,减少食物在口腔中的存留时间,一方面预防龋齿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助于儿童睡眠及大脑发育。1周岁后儿童口腔中已有部分牙齿萌出,饮食结构不同于1周岁前的婴儿,辅食的添加大大超过1周岁前。因此,此时建立正确的喂养习惯对儿童今后的饮食习惯起较大的影响,有利于在儿童以后
4、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进一步预防龋齿的发生。由此可见,乳牙防龋应从婴儿期开始,在婴儿4-6个月萌出第一颗牙齿时,接受口腔医生的保健指导,加强宣教。研究表明父母的口腔健康态度对于子女的口腔健康行为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家长口腔卫生保护意识,促其尽早为儿童建立良好的卫生及喂养习惯,从而降低乳牙龋齿的发生率。婴儿长出第一颗牙后,家长可以每天用清洁的纱布裹着手指为婴儿清洁口腔。出牙后经常给婴儿吃些较硬的食物,如饼干、烤馒头片等,以锻炼咀嚼肌,促进牙齿与颌骨的发育。茶水有预防龋齿的作用,一岁后的幼儿可以适量用茶水含漱。孩子长到2岁时,就可以
5、开始在父母的帮助下用软牙刷刷牙。培养孩子早晚刷牙的习惯。限制儿童吃糖的数量和次数。提倡只在正餐食用,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避免长期使用奶瓶或安慰奶嘴,纠正儿童吮指、吐舌、咬唇或咬物、偏侧咀嚼等不良口腔习惯,防止各种牙颌面畸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