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08082
大小:49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19
《江苏省苏州常熟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苏州常熟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注意事项:①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闭卷形式。②考前,考生在答案卷内准确填涂好姓名、考号。③一律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不能答出边框外。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581年定都长安D.建立者是杨广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
2、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内阁制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人称她的统治是A.贞观之治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右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
3、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蒙古族B.女真族C.契丹族D.党项族86.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11.小明同学选用宋代众多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是A.农业经济的发达B.商品经济的繁荣C.民族政权的并立D.海外贸易的兴盛12.读史可使人明智。有一部史书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卓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是8A.《资治通鉴》B.《史记》C.《春秋》D.《尚
4、书》13.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14.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城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郑和下两洋15.这是位于浙江温州的一个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明朝抗倭英雄在此地抗击倭寇,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而修建的。那么这个地方纪念的人物是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8A
5、.中原政权历来重视加强与藏族的关系B.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具有向心力C.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与巩固D.中央政权平定边疆地区分裂势力B.苏轼是宋四家之一C.赵孟頫是元代的书画家D.清代董其昌的书法人称“颜骨赵姿”20.右面是明长城示意图。明长城的起止点为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D.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21.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邢窑的青瓷、越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22.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全国重新回到了统一。2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6、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著作是《资治通鉴》。24.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岳飞。8四、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强同学学完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时期一明清时期的历史后,设计了下列知识结构示意图。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问题。请回答:(1)请将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3分)①▲②▲_③▲(2)结合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指出从明朝到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
7、后果?(2分)8②简要概括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1分)31.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一江南经济区。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分)(2)材料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