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8132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19
《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内容的实践,站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角度,研究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的现状及面临的瓶颈,探究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中小学空间布局均衡化发展的策略及建议。此外,本文亦可作为小城市教育资源研究的个案,以加深人们对小城市教育发展的了解。关键词: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均衡化中图分类号:Z822.7文献标识码:A作为我国最普遍的城市形式,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根据《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我国的城市化目标为适当控制大城市,积极适当发展中小城市与大力发展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历
2、程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小城市这一环还比较薄弱,随之而来带给小城市诸多方面发展的不利因素。根据第七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绿皮书,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提出: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麻城市市区人口约30万,是典型的具有中部特色的小城市。8小城市由于受自身发展条件、发展机遇和执政者的执政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在基础教育领域就表现在教育
3、资源的不均衡发展上。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在教育公平这个当今社会广泛热议的话题下,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所以社会上出现“择校热”,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小学校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造成的校际差异,优秀的教育资源不能最有效地被大多数学生利用,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教育、社会问题。1麻城市市区中小学空间布局现状麻城市市区共有四个街道办:龙池桥街办、鼓楼街办、南湖街办、黄金桥街办,共有中学11所,小学22所(见图1、图2)。中小学的师生数量情况具有很大的校际差异(见图3、图4)。8麻
4、城市的基础教育质量在黄冈乃至湖北都排名前列。以麻城市第一中学为例,自2009年以来麻城一中有5人进入清华大学、4人进入北京大学,2人进入香港中文大学,1人进入香港城市大学,近800人进入全国“985”和“211”重点院校。但是,麻城市市区的整体教育质量仍有待提升,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中小学空间布局不均衡,由此造成非常显著的教育资源不公问题。综合来看,麻城市市区中小学的空间布局均衡发展,面临以下瓶颈:(1)新老城区发展时序上的差异,造成学生就近入学的不均衡。作为老城区的鼓楼街办和龙池桥街办,在人口集聚和经济效益的带动下,中小学数量明显多于南湖街办
5、和黄金桥街办。新区的中小学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而老区的中小学服务半径过小,学校配套设施过度密集,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在黄金桥街办的中小学生,因为学校服务半径的问题,会造成上学距离增加,时间、金钱上的成本花费明显高于老区街办的入学学生。(2)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非重点发展的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教育设施的差异性,造成了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当前重点学校师资力量过剩而非重点尤其是偏远地区师资非常缺乏,形成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局面,中心区和城郊分布不均衡,城市超编与城郊地区师资紧缺并存;学科分布不均衡:城郊中小学外语、信息
6、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8(3)由于小城市城市规划区范围较小,经济薄弱,受周边大城市的影响,难以拉动全市范围的经济发展,加上人口基数等原因,对于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麻城市区的中小学普遍规模较小,除几所重点学校以外,其它学校难以形成集聚性,“麻雀”学校过多,且分布较散。长期注重对中心城区的重点学校的发展,难以兼顾全市区范围内学校发展的平衡,造成了“择校风”盛行。(4)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漏洞,对于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没有足够重视。有关规划建设部门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中小学校的规划建设问
7、题,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没有落实到位。2空间布局均衡化视角下的中小学布局原则调整学校布局,不是简单地撤并几所学校,而是对原有教育格局和教育体系的一场变革。这个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及教育资源的迁移,还涉及到政府和人民群众及产权问题等,因此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安排。(1)均衡发展均衡的概念不能跟均等混淆起来。均衡状态可能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均等化。提倡均等化,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不能片面地追求平均化而忽视了平衡的重要性。在城镇的某一个区域内,不能错误地认为所有学校应该同等规模,这是不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在
8、学校的空间布局上,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受教育,确保其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应根据人口及居住分布,结合生源、人口密度、交通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类学校的均衡分布。8(2)就近入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