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琴老师的教学案例.doc

王慧琴老师的教学案例.doc

ID:56080620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王慧琴老师的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王慧琴老师的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王慧琴老师的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王慧琴老师的教学案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慧琴老师的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慧琴老师的教学案例《日月潭》整理稿涂小燕【教学内容】  《日月潭》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使人入情入境。这里设计的是本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通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资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过程中,改组和生成自己新的经验。【活动目标】  1.使学

2、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活动过程】一、人景对话,初步感知  日月潭是一处风景名胜,首先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概括性地描述我国壮丽河山的美丽。  然后师问:同学们,你们到什么地方旅游过?请你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描述你对这个地方的感受。  生:纷纷说旅游感受。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到日月潭去旅

3、游。  (出示课题,朗读课题)  接下来学生欣赏日月潭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问:初游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述你看到的景色。二、人文对话,朗读感悟  网上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对日月潭有了初步感受,也会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课文文字优美,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只有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内容,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1.初次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自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展示朗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4、,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当评论家、挑战者、小记者的方式来参与。教师结合内容展示课件,促进感悟。  4.你对日月潭有哪些了解?  这部分要指导到位。多读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读,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所以在学生对文本充分的自读后,我设计了评论家、挑战者、小记者这几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学生可以评论家的身份对别人的朗读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挑战者的身份读得更好,可以小记者的身份向同学发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读好课文的兴趣,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互问互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三、人机对话,自主探究  《语

5、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充分地朗读课文之后学生对日月潭的其他方面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网上关于日月潭的资料很多,很散,我把这些资料整合成一个《日月潭》专题学习网站,以便于有针对地进行探究。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还想了解日月潭哪些方面?  生:我想知道日月潭周围有哪些风景名胜?  生:我想知道关于日月潭的传说。  生:课文中说日月潭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可是书上的图片并不像。我希望看到这样的图片。  ……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质疑,

6、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有共同性的问题。比如日月潭的名称的来历可以进一步探究。四、拓展延伸,描绘夕照下的日月潭  师:课文写了日月潭清晨时的美、中午时的美,黄昏时夕照下的日月潭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先看图片,然后把夕照下的日月潭描绘出来。发表在校园网web-quest平台上。五、创设语境,说话训练师:同学们,作为这篇优美的文章的读者,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比如,对日月潭?对台湾?还有其他都可以。每一个读者都会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最后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从而使学生与

7、文本之间的对话更丰富和深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