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57062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菱角的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菱角的戏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分析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作者所提出的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领悟课文阐述的思想,学习在平常生活中领悟道理、产生新的思想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课文口语化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 2、过程和方法目标:注重应用,要学会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注重学习探究的方法,使本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学习在生活中观察入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从平凡的生活小事领悟重要的道理,并充分运用想像对道理进行阐述的写作特点。
2、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和的认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哲学理论水平,有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写作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展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三、【教学方法】:本文难度不大,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因此建议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老师从旁做适当的点拨、指导。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思考:作
3、者从什么生活事例,悟到了什么道理?2、让同学们上网搜索作者秦牧的生平和文学资料,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展示出来(二)、课堂学习1、导入: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家信不信?说得有道理。因为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独特性。一件事物和别的事物的差别哪怕很细微,也可以反映这件事物的独特性。细看两张白纸也有差别(拿出两张纯白的纸)。比如一张白纸脏点,另一张干净点;一张有印痕,而另一张没有。差别很多。所以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东西是真理,尽管是同一种类的物种。正是由于
4、每种事物都有它的独特性,所以世间的事物就有了复杂性。那么作家秦牧是如何深入浅出地来论述这一个道理。请大家翻开《菱角的喜剧》。【论证】:开头尽量以生动的事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引用名家名言,富有哲理,哲理性的名言与事物展示,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形象,既能印证所引用名言,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这种引入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对本文阅读的兴趣。2、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搜集成果: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
5、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之一(刘白羽、杨朔、秦牧)。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
6、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及姐妹篇《语林采英》。【论证】:让同学们通过网络搜集作者的资料,培养同学们搜集检索资料的能力。通过同学们网络搜集的资料,并在班级展示出来,搜集不全的可以由老师补充。这样不仅可以使同学们对文章背景和作者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且学习课文的开始就是以一种主动学习的模式呈现,并且贯穿于整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的课堂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所以,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如课前预习下,让学生展示
7、预习的成果,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互补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效果。3、研读: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结果,让同学们在默读课文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和初步探究。以小组合作形式探讨分析。(1)让同学们来回答预习时提出的问题“作者从什么生活事例,悟到了什么道理”。明确:通过对菱角的认识等事例悟到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化地认识事物。【论证】:教师要为组织教学活动而说话,所以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从什么生活事例,悟到了什么道理”给学生在预习时思考,然后
8、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回答预习得出的结果。这个问题比较容易,所以同学对问题的解答应该是比较接近要明确的观点的,老师再对同学的回答进行整合让同学明确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教学效果。(2)速读课文1-6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样由对菱角的认识转移到对其他事物的认识的,从而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此过程中由此把握作者的思路。并根据此思路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清晰的板书。明确:作者首先讲述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孩童时期,作者对菱角的认识是“菱角是有两个角的”,这概念就在自己的脑子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