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用列举发求概率》教学设计(周桂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惠东中学初中部周桂强课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部分《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总课时1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用列举法求概率”的第1课时,主要介绍用列举求概率。以两个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观察、分析、评价解题方法获得新知。学情分析学生前面课时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用大量实验求概率的方法。对概率有一个基本的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学生学习时对于如何分析理解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难点。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 进一步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试验结果有无数个和每一个实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 通过探究体会在公式P(A)=m/n中m、n之间的数量关系,P(A)的取值范围。 掌握求等可能条件下的事件的概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表述、计算。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列举法求事件的概率,体会在实践中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探究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习惯,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
3、值。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用列举法求事件的概率。2.教学难点:分析事件发生的概率。6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教材,设计了6个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教师从中指导、总结,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思想.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突现应用意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力求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在学习活动中,
4、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真观察、比较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大胆表述,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活动1】 回顾上节概率的求法。 教师引入: 前面我们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得到的常数作为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试验,实际不需要做试验,通过列举法分析就可以得到随机事件的概率. 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准备好知识基础. 【活动2 】 看试验,找特点,了
5、解古典概型,初识概率的求法。 展示书中两个试验。(演示课件第2张幻灯片) 问题 (1)两个试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对于古典概型的试验,如何求事件的概率? 学生分析、思考解答: (1)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多个;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具有以上特点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 (2)对于古典概型的试验,我们可以用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在全部可能的试验结果中所占的比作为事件的概率. 教师讲解概率求法: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
6、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全神贯注。使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古典概型的意义,能阐明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理由,为本节课探究用列举法求概率奠定基础。【活动3】 探究在概率公式P(A)=中m、n之间的数量关系,P(A)的取值范围。(演示课件第3张幻灯片) 学生思考,解答、发言: n>0,m≥0,m≤n,0≤P(A)≤1. 当m=n时A为必然事件,概率P(A)=1,当m=0时,A为不可能事件,
7、概率P(A)=0.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解答.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其概率的再认识。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其概率。6【活动4】 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 问题1(演示课件第4张幻灯片) 例1 掷1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点数为2; (2)点数是奇数; (3)点数大于2且不大于5. 问题2(演示课件第5、6张幻灯片) 例1变式 掷1个质地均匀的正方
8、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 (1)求掷得点数为2或4或6的概率; (2)小明在做掷骰子的试验时,前五次都没掷得点数2,求他第六次掷得点数2的概率。 问题3(演示课件第7张幻灯片) 例2 如图:是一个转盘,转盘分成7个相同的扇形,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种,指针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某个扇形会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求下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