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构建与学生思政教育的联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园文化构建与学生思政教育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管理 高职院校价值目标的提出和选择必须从客观环境出发,符合具体环境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价值定位还需放在社会转型和学校转型的背景之下去探讨。社会转型对理想新人的需求规定着当今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实现文化的‘代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产,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的再生系统”。这一价值转换意味着学校教育观念的系统更新,在时间维度上,
2、学校教育由注重“过去”、以传递人类历史上形成的知识体系为基本任务转向未来社会变化对个人终身发展的要求,将历史的资源通过现实教育,转化为增长个体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能量,它追求的是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时间维度的沟通与融合,使学生具有不断增生和创造性重建所学习的知识与文化的意识和基础性能力。在关系维度上,学校教育需要重新考虑两个关系:一是学校教育使命与社会需要何种人才的关系;二是学生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前一个关系要求学校教育摒弃封闭性、关注社会、变化以及社会对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变化,后
3、一个关系要求学校教育过程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的社会化;在培养目标上,从知识传递为本转向以培养健康、品德高尚的人为本。 2、构建良好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由于长期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高职院校教育给予知识较高的确定性和权威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学生系统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认知能力。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这种“理性的”教学中逐渐丧失标新立异的想法,越来越多的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给出异口同声的回答,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外在世界表现出默然。对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长期忽视,不仅带来了学习的
4、举步维艰,而且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也丢失了本该具有的独特、鲜活与灵性。我们并非反对知识学习,而是不赞同过分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夸美纽斯提出“泛智”理想以后,西方理性主义文化范式影响了整个世界,也包括中国的教育。经过后世学者的不断演绎和学校实践的不断强化,理性化的教育理想成为近现代学校追逐的目标,人们甚至用“理性之网”过滤了现实生活的自然性和丰富性,获得系统的、可在有限时间和空间传播的知识,这种知识渐渐远离了日常生活的真实性。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育事业,按照原来的
5、计划和实际的作用,特别是采取教学这种方式时,大大促成了构成人格的各个部分的彼此分离。为了教学的霖要,人的某一方面,例如以认识形式而出现的智力方面,被专横地孤立起来,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略,或者退化到一种胚胎状态,或者是杂乱无章地发展,从而破坏了个性的平衡。”从目前学生身上反映出的越来越多的心理不健康、道德感下降、知识僵化少创新等问题来反思学校文化存在的弊端,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缺失。与近代型学校相比,现代型学校的视野中更多的是“整体的人”,关注人的整体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本来
6、就是一个整体的人,不论是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和谐发展的向往,还是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都暗含着对人的整体性发展的诉求。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如果我还可以再说一句的话,那我就要强调人性的高度整体性质,这与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分析——分解——原子论——牛顿式方法是水火不相容的。”追求人的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内在本质使然,只不过分析思维在教育领域的盛行遮蔽了这一取向。当过于细化的分工给人的生存带来危机时,人们开始察觉到学校教育并未使人的“完整性”获得很好的发展。除此之外,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率的加剧、行业变更
7、速度的加快和时代的瞬息万变,使得每个人都难能以体力、智力、思想等某一个方面获得很好的生存,也不可能预测获得哪几个方面的发展就可达到“适者生存”。这就要求人的发展必须是在一种整体水平上的发展。迫于人之发展内外两方面的要求,现代型学校不断改变着传统学校文化的弊端,从教育内容上看,不再将视角锁定于学科知识的传递上,而是转向学科知识与生活领域、职业实践领域、科学技术领域、人生领域等方面沟通的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更注重综合性活动、开放性活动的设计以及多种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倾向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
8、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从教学设计上来看,更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努力沟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些努力是建立在如何看待学生的基础上的,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现代型学校文化对关系思维、整体思维、过程思维的重视,思维方式的改变将带来学校整体面貌和内在机制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