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

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

ID:5603752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9

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_第1页
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_第2页
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_第3页
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_第4页
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_第5页
资源描述:

《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借助“翻转”,跳出教材当“创客”《数学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新版教材采用“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呈现方式,努力向学生提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然而,教材中仍有软肋。尤其是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被看作是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需要教师喋喋不休地进行讲授,这样做的结果是忽视了学生的认知

2、规律。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成为教材的诠释者,还要成为善于跳出教材的创造型教师,既善于理解程标准,又善于用同样意义的学习内容替代教材学习内容,尤其是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有从真实情境中发现数学意义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拓展眼界,发展思维,增长才干。  一旦我们将上述理念付诸实施,那么传统的讲授型教师就会不可避免地朝着“创客”型教师的发展之路走去,这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是极其有意义的。  本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借鉴微程教学法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创造性运用教材,设计“三剑客”(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微视频和

3、堂学习任务单),分享“创客”型教师的实践感悟。  跳出教材,释放智慧的“创客”型教师之路  笔者从事翻转堂实验已经三年半,走的是微程教学法创意的翻转堂本土创新之路。  微程教学法从程论出发,成功地把程理论的宏观框架与程实施的微观实践紧密结合起,把传统媒体与数字化媒体统整为一体,基于单位时教学活动研究,创立起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智慧学习新体系,从而把程标准中关于程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微程教学法看,微程的“微”在于,它是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单位时(一个时)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一个微小的程资。在单位

4、时教学活动中,任务单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堂协作探究的主题自真实情境,使学生们在探究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受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和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的熏陶。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教材钻研透彻,发现目标,释放智慧,创意设计方法,创意学习素材,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用活支架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发展,都能收获成就感。  1深挖教材内涵,搭建自主学习“支架”  用微程教学法实现高质量的翻转堂,第一个关键点是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对于教师说,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对于学生而言,任务单是达成学习目

5、标所必须完成的任务的载体。  如何设计一份高质量的任务单呢?首先要在标的指导下深挖教材内涵,只有看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谈得上设计最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达成目标的高质量的任务单。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三年级学习用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四年级学习根据列与行这两个因素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这能为其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基础。  (1)深入解读教学目标,精准提炼达成目标  翻转堂的精华在于,前让学生

6、在家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知识,上让学生从事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因此,能否在前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就成了能否获得高质量的翻转堂的第一个关键。通过翻转堂实验发现,由于教学目标不利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教师需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达成目标。  虽然达成目标从教学目标转化而,但它与教学目标有区别。达成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它不是对教师讲提出的要求,而是直接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只有透彻理解教材,才能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从而提炼或创意达成目标。这是微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显著标志之一

7、,在整个单位时教学活动中,提炼达成目标成为学习质量管理的起点。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的参考教学目标如下:①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理解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与行的规则。②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④发展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培养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从认知角度看问题,本时学习的核心是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列与行的含义,以及确定列与行的规则,并为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

8、中物体的位置的关键能力创造条。如果把真实情境引入学习,就能水到渠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