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33693
大小:1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8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病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毒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
2、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三、教学重点: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板书设计:第五章 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二、病毒的结构1、没有细胞结构2、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三、病毒的生活:寄生四、病毒的种类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噬菌体)五、病毒的繁殖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示课件:2020观看、体会。 年1
3、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彭丽媛与艾滋病致病孤儿一起点亮红丝带。 提问:你知道艾滋病的“元凶”吗? 示课件:细菌对病毒的指责。 讨论、回答。 观察、体会细菌的“话”的意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党和政府对艾滋病及家属的关怀,德育教育;培养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 激发兴趣,初步区分细菌与病毒。病毒的发现。示课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现象。 总结学生的讨论,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进一步介绍其他科学家的发现、电子显微镜
4、下的病毒。观察、分析。 讨论实验的现象。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生物学史教育,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病毒的大小。提问:通过刚才的介绍的内容中,哪些你证明病毒比细菌小吗? 评价学生的回答,病毒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说明病毒比细菌小。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病毒的结构。提问:如此小的空间容得下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吗?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病毒没有细胞的结构。 思考、回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过度。加深学
5、生理解病毒之“小”。 示课件:病毒的结构。 提问:图中的三种病毒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病毒的结构组成。 观察、思考。 回答:三种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病毒的生活与种类.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呢? 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根据寄主的不同对病毒进行分类的。 提问:病毒的种类有哪些? 示课件:病毒的种类。 介绍病毒的种类。思考。 理解。 回答: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6、、细菌病毒。 观察。过度。激发学生思考。 突出重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为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埋下伏笔。病毒的繁殖。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为什么属于生物? 示课件: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 提问:说出病毒的繁殖过程。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复制→组装→释放。 提问: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 回顾生物的特征。 思考病毒的繁殖方式。 观察。 回答。 分析、回答:D
7、NA。复习旧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突破难点。 为高中学习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初埋伏笔。评价学生的回答,强调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示课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你知道的有哪些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由病毒引起人类或动物的一些疾病;由病毒引起植物的一些疾病。 设疑: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吗? 提问: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病毒?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人类对病毒的利用。观察。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8、 理解、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突出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课堂小结。示课件:课堂小结。与老师一起总结回顾。树立整体的知识结构。课外延伸。布置课外的任务: 1、 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人? 2、 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课外完成。树立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观点。培养课外“再学习”的习惯。八.教学反思:1、过度自然:教学过程对教材的知识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