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22685
大小:44.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湘教语文三级下册教案第课孔子让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23孔子让路第1课时总序第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录音:“人之初,性本善。
2、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提问:这是什么书中的语句呢?(选自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一句话,你们知道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孔子和项)) 2.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著作编为《论语》。 3.揭题:项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孔子为什么要称项为老师呢?他向项学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3、:孔子让路。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带着以上问题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练说,师生补充、评议) 2.指名认读课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课文,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注意多音字:喝——喝(hē)水;喝(hè)彩。 三、自主阅读,合作释疑 1.自主阅读,质疑: (1)课文讲孔子向项学习什么?(板书:问礼) (2)理解“问礼”。“问礼”这个词语在词典里是找不到的,但课文里有几段解释了它的意思,画出相应自然段并标记号。 2.合作交流,释疑: (1)合作学习,画出相应句子。
4、(2)汇报交流,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①“孔子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面前说:‘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路好吗?’” a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孔子对这个孩子很礼貌,说明有礼节) b谁来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议)批注 ②“‘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a这句中“车”和“城”各指什么?(马车和“城池”) b同桌之间模仿孔子和小孩的对话,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孔子是个长者,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是个倡导礼仪的人,此时他想到孩子尽管是摆城池玩耍,但也应尊重他的
5、想法,“城”已砌成,但车可以绕道,而且,在城面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孔子明白这个礼节,所以驱车绕“城”而过)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 a指名读句子。 b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指的是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3.反复读第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感情。教学后记:课题23孔子让路第2课时总序第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二)过程与方法:正
6、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深读课文,发散思维 1.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谈各自的想法。 (孔子是个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人,他也是一个爱护孩子、尊重他人想法的人) 2.面对项这个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二、课外阅读 课外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7、,准备召开“孔子故事知多少”故事会。三、作业(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城池一()老人一()碎石一()大道一()马车一()石碑(二)照样子,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例: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他说,没关系,他的马跑得快。1子路说:“我们的车要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说:“这个孩子可以做我的老师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积累填空1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8、,师项橐。3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4千里之堤,________________。教学后记:批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